尹继红 著
关沃勤有些失望。他似乎觉得不保密的项目显不出重要性。他又问:“书记,这实验室是实验什么东西的?”
镇党委书记一字一顿告诉他:“叫中微子实验室。”
关沃勤一脸懵:“干什么用的?中微子干什么用的?造原子弹呀?”
镇党委书记想给这个大老粗解释一下,可张了几下嘴,挥了几下手,他自己也说不清:“……差不多吧,到时问专家吧,总之你组织大家做好配合就是了。这么大的项目,二十几个亿,落到我们金鸡,落到游东,这可是老天爷的眷顾呀。全国那么大,它就落在你们村,这是你这个村支书积福积来的呀……哈哈。”
关沃勤一听,咧嘴大笑:“哈哈,书记,您就放心吧,我以前在企业也是管车队的,管一百几十台车,你相信我的管理能力……”关沃勤的手指很粗壮,他的笑容也很豪迈。
从那开始,关沃勤逢村民就讲,老天爷眷顾我们金鸡,眷顾我们游东呀,金鸡就要变凤凰了。有外村外镇的人来,关沃勤腰杆挺得直直,讲话更大声了。
是的,这一份眷顾正朝着金鸡镇、朝着游东村快步走来。
开平小伙子刘悦湘也像突然飞上了凤凰树一样。
刘悦湘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够成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员。但是,梦想就是这样不由分说地照进了现实。最初的时候,他只是从开平市发改局借调到项目筹备组帮忙。结果,李小男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既聪明又勤快,而且特别热心的年轻人。再加上刘悦湘在开平土生土长,有他在,很多事情办起来就顺溜很多。大家一商量,干脆直接将他吸纳到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的工程办,参与项目的行政事务,同时负责拍摄宣传。这不仅让刘悦湘欣喜若狂,家里人也都为之自豪不已。在高能所工作,这可是足以让大半个县城的人羡慕的荣耀。但是,刘悦湘欢喜了几天之后,倒是很快就冷静下来了。因为他已经深知,在高能所这个机构里,不是研究员就是博士。自己这点学历、这点知识就是萤火之光。这么一想,他内心又常常充满怯意。倒是李小男常鼓励他,你到高能所来,又不是让你和别人比物理、比外语,你就和人家比拍摄、比讲开平话。
刘悦湘一想也对,就买了一堆摄影、摄像教材来钻研。原本就喜爱摄影的他从此天天相机不离身,见什么拍什么,拍了就发给摄影界的老师求教。偶然一次机会他认识了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还拜了他做老师。几年下来,竟为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积累了数万幅摄影作品、上千条视频素材,建立起了一个丰富的影像资料库。媒体记者们在宣传报道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时,纷纷找他要照片。马骁妍每年年底制作年度MV时,都追着他要素材。2020年11月,刘悦湘拍摄的一组江门中微子项目的作品还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用了,把他高兴坏了。这可是无数摄影人的荣耀殿堂啊。渐渐地,刘悦湘从内心深处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中微子人”。他可以如数家珍地给别人介绍这个项目的设计构造以及来龙去脉;他和合作组里的许多科学家们都成了朋友,他甚至可以越来越自如地向组里的外国科学家用英语介绍开平;他还会壮着胆子向李小男提些小建议,一旦被采纳了,他会很自豪、很骄傲……
JUNO,江门中微子实验,开始改变着一个地方,也改变着一些人。
第二章 逐诺
1、特别通行证
王贻芳匆匆地赶到位于玉渊潭公园旁边的中国科学院大院。院长白春礼正在办公室等着他。他知道,白院长这次这么郑重其事地约见自己,一定是与“大亚湾二期”有关。
随着大亚湾实验室建设接近尾声,“大亚湾二期”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也已经全面铺开。2011年11月18日,高能所牵头成立了新型光电倍增管研制产业联盟,启动关键技术预研。2012年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发布了震惊世界的成果。乘势而上,建设大亚湾二期实验项目,推动中国中微子研究跃上新台阶也就成了整个中国科学院关注的热点。
白春礼正好比王贻芳大10岁,是站在中国纳米科技金字塔上的人物。外界评价他是一位“拥有极其敏锐的触角、深不见底的求知欲和锲而不舍的恒心与毅力”的科学家。王贻芳一向对他十分敬重。而白春礼也是力主将高能所所长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王贻芳的人。因为他从王贻芳身上既看到了一位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也看到了一位敢担当的勇者精神。在眼下这样一个“民族复兴、百舸争流”的时代,“敢担当”这三个字太重要了。
王贻芳走进白春礼的办公室时,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高能所为“大亚湾二期”已经有了一个弘大的构想,但是院里的态度如何?特别是上面对于项目投资和项目风险的认知和把握能否和所里的意见一致呢?王贻芳心里是没有底的。他几乎是有些拘谨地在白春礼的对面坐了下来。
白春礼盯着王贻芳看了几秒,忽然笑了:“贻芳呀,大亚湾一炮打响了,你怎么反而不会笑了。”
王贻芳也笑了。
白春礼道:“我知道你们个个都已经心痒痒的了,二期已经箭在弦上了,是吧?那就大胆地上吧!我给当吹鼓手!”
走出白春礼的办公室,王贻芳在心里乐开了花。因为白院长明确表态,支持“大亚湾二期”纳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予以启动。王贻芳这些日子做梦都想要的就是这张“特别通行证”。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能纳入这一专项,按照正常程序申报、论证,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拿不到这张“通行证”。
几天之后,白春礼亲自做客新华网,和网友畅谈中国中微子研究。在这次访谈中,白春礼明确表示,中国科学院会重点部署基础研究的三个领域:一是更宏观,譬如天文。二是更微观,譬如基本粒子。三是更极端。他信心满满地告诉网友:中国的中微子研究应该能走在世界前列。
一个月之后,白春礼携王贻芳亲自赶到广州,参加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上,“大亚湾二期”等重大项目正式签约。
院领导的表态让整个高能所,尤其是参与“大亚湾二期”筹备工作的团队每个人心里都暖烘烘的,走路都带着风似的。很快,二期实验室的选择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广东江门的开平市进入了大家的视野。经过与广东省、中广核集团、江门市、开平市等反复磋商,2012年8月28日,高能所正式确定阳江、台山核电站附近为中国中微子二期实验站首选站址。项目名称正式确定为“江门中微子实验”。各个项目组的工作也都开始全面启动。2012年9月28日,中国科学院正式举行中微子物理研究专家咨询评议会,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顺利通过评审。
2013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举行高层咨询评议会,专题对“江门中微子实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进行评审,获得一致通过,这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一个以单一实验项目为内容的战略性先导专项。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是中国科学院瞄准事关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的,集科技攻关、队伍和平台建设于一体,能够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的战略性行动计划。列入这一专项的项目几乎都是超级“高大上”的项目,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很显然,整个项目的前期推进比10年前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启动时要顺利得多了。王贻芳奔波于部委办之间时也会偶尔想起那时候的际遇。那时候说起花两个多亿搞中微子研究,走到哪都是质疑和不理解,跟谁都要费老半天的劲解释,甚至要从最基础的“什么是中微子”开始解释,立个项拖了好几年时间。
而现在,江门中微子要花20多个亿,事情办起来似乎反而顺利多了。几乎再也没有听到“研究中微子有什么用?”这样的质询了。这要归功于大亚湾这一炮打得响。更重要的是,10年过去了,中国有了新的格局和气派,中国人有了新的格局和气派。“国之重器”成了流行词,科学大家成了全民偶像。这是科学之幸,国家之福呀。
2013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江门中微子实验第一次合作组筹备会议,专题研究该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
国际合作是高能物理研究的基本模式,也是国际惯例。因为高能物理研究的实验装置都是典型的大科学装置,投入巨大、人力需求也庞大、建设周期长,往往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够独立承担。既然大家都想做,那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王贻芳看来,搞基础科学就像做公益慈善,都是为了造福人类,成果为人类共享,最好就是大家一起做。当然,谁都希望这些大科学装置能够建在自己的祖国,让自己的祖国能够吸引世界科研的目光。王贻芳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