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抱冬瓜睡觉真能解暑?
全市第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
防蚊灭蚊是关键
警惕“隐形”病毒侵袭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7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抱冬瓜睡觉真能解暑?
医生解析“网红降温法”利弊

    今年夏天,“抱冬瓜睡觉”的降温方法走红网络,网友都说可以有效防暑降温,保质期长,还不贵,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家床上用于睡觉时降温的大冬瓜。抱着冬瓜睡觉,真的能解暑吗?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温颖 黎歆

    A

    有一定辅助降温作用

    冬瓜,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期在夏季,果实外形为球形或椭圆形,挺像睡觉时所用的枕头,也有“枕瓜”的别名。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中医经典科副主任中医师魏玉凤表示,从物理角度来看,冬瓜本身温度通常低于体温(尤其在室温放置后),抱着它可以通过热传导吸收身体一部分热量,带来局部的、短暂的物理降温效果(类似凉水袋、凉枕原理),其水分蒸发也可能带走少量体表热量。

    魏玉凤表示,从中医角度来看,冬瓜性味甘淡、微寒,归肺、大小肠、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生津除烦”的功效。其“寒性”有助于中和夏季人体内易积聚的“热气”或“火气”,从内在调节上产生一定的“清凉”感。

    “但实际效果有限。因为冬瓜主要作用于接触部位(胸腹部),难以有效降低核心体温,效果远不及空调、风扇、冲凉等物理降温方式,而且随着接触时间增加,冬瓜温度也会上升,效果减弱。”魏玉凤表示,抱着冬瓜睡觉有一定辅助降温作用,但效果有限,不能替代常规防暑降温措施。其“寒性”带来的内在调节作用更多是中医理论层面的解释,实际降温主要靠物理接触。

    江门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徐振杰同样表示,随着冬瓜温度与人体接近,其降温作用会减弱,还可能因凉性直接接触身体,导致寒邪入侵,并非理想的解暑方式。

    B

    冬瓜助眠并非人人合适

    “用冬瓜助眠并非人人合适。”徐振杰表示,体质偏热、容易上火,且没有脾胃虚寒症状的人或者短期因环境闷热难以入睡,且对凉性刺激耐受的成年人可以适当尝试,但以下人群并不建议使用:脾胃虚寒者(平时容易腹泻、腹胀,吃冷食后不适的人群);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者,这类人群抵抗力较弱,易受寒凉侵袭;孕妇、经期女性,避免寒邪影响身体状态;皮肤敏感或有破损者,可能引发皮肤不适。

    徐振杰提醒,解暑需结合自身体质选择合适方式,避免盲目跟风,尤其要注意防范“贪凉”导致的健康问题。

    魏玉凤则提醒,如果市民真的想用冬瓜降温助眠,要注意以下事项:

    1、温度适宜:使用室温下的冬瓜即可。避免使用冰箱里刚取出的冰冷冬瓜,以免寒气过重伤及脾胃或导致血管急剧收缩不适。

    2、时间控制:短时间使用,建议在睡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抱着,帮助身体放松和局部降温。入睡后建议移开,避免长时间接触导致局部过凉。

    3、体质为先:务必明确自身体质。体质虚寒者、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该方法,一旦感觉不适(如发冷、腹痛、腹泻),应立即停止。

    4、注意卫生:使用前彻底清洗冬瓜表皮,去除可能的农药残留和污垢;接触冬瓜的皮肤区域(胸腹部)也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洗冬瓜并擦干,或使用干净毛巾包裹冬瓜再接触皮肤;冬瓜在温暖环境下放置过久(尤其切开或破损后)极易腐败滋生细菌。一旦发现冬瓜表面发黏、有异味、变软出水,必须丢弃,严禁再使用,如果不慎接触口鼻易引起皮肤感染或胃肠道问题。

    C

    冬瓜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吃

    冬瓜的确可以给人带来凉爽和健康,但正确的“打开方式”其实是吃。中医认为,冬瓜不仅能清热解暑,还能利水消肿、生津止渴,其皮、籽均有药用价值(冬瓜皮利水消肿,冬瓜子清热化痰)。魏玉凤表示,冬瓜作为一种夏季食材,通过食用更能发挥其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

    徐振杰推荐了以下几款解暑膳食:

    1、冬瓜海带汤:冬瓜切块,搭配海带、少许姜片煮汤,清热利水,适合夏季补水。

    2、冬瓜薏米粥:冬瓜丁与薏米、大米同煮,健脾祛湿,缓解暑湿引起的乏力。

    3、凉拌冬瓜:冬瓜切片焯水后,加少许盐、香油凉拌,清爽开胃,解暑生津。

    此外,夏季天气暑热夹带湿气,导致人体心火亢盛,且湿气阻碍人体气机运行,很多人会出现入睡困难、头晕、心烦、胸闷、身体沉重等症状。魏玉凤提醒,除了抱冬瓜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解暑、助眠方法:

    1、饮食上要注意清热生津,健脾化湿。可以多吃瓜果、水果,少吃冰镇冷饮、辛辣燥热、油腻、甜腻的食物。

    2、少量多次喝温开水或常温凉开水是很好的补水方式。要避免一次性豪饮冰水、含糖量过高的饮料。

    3、起居上要注意通风避暑,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利用风扇、空调降温(温度不宜过低,26℃—28℃为宜,避免直吹),午后拉窗帘减少日晒升温。

    4、情志方面要保持心情平和,避免烦躁焦虑加重暑热感。

    徐振杰建议,夏季生活作息要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若出现严重中暑症状(如高热、头晕、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