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党群服务专列进社区 红色经典旋律入人心
鱼米之乡跃动时代脉搏
上半年我市外贸进出口值增长6%
第六届江门市“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将启动
江门车展入选广东省会展项目百强名单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7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山市斗山镇:
鱼米之乡跃动时代脉搏

如今的斗山,乡村容颜愈发清新亮丽。 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摄

    【镇情概述】

    斗山镇位于珠三角西南部、台山市东南部,镇域面积137.04平方公里。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省道S273(高铜线)、新台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黄茅海跨海通道交会于境内,是广东省首批中心镇之一,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2023年,斗山镇、横江村一同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名单;2024年,田稠村、墩头村、五福村、那洲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名单;2025年,浮石村、西栅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名单。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斗山宣

    在台山市国有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斗山分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晶莹剔透的台山早造新米陆续包装完毕,准备上架商超、市场;投入生产一个多月的三珍生物科技智造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清江鱼、巴沙鱼等预制菜品已经制作完毕,陆续发往各地餐饮市场;目光投向徐龙集团的生产车间,鲜活的鳗鱼经过全自动烤鳗生产线的加工后,将成为大洋彼岸食客餐盘中的美味……斗山镇作为鱼米之乡,以其丰饶物产与精工细作,丰富了国人的菜篮子,也滋养着世界的味蕾。

    圩镇跃动的时代脉搏,源于百年交通动脉的强劲延伸。早在1920年,斗山镇华侨陈宜禧以桑梓情怀推动建设新宁铁路,斗山由此开启繁华序章。时光流转,多条现代交通动脉如今交会于该镇境内,交通优势愈发明显。

    从昔日铁路终点到今朝高速枢纽,从传统农耕到智能生产,紧扣“百千万工程”战略蓝图,近年来,斗山镇深扎产业之根,精塑乡村风貌,充分激活潜能,将“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优、百姓富”的和美画卷舒展于希望的田野之上。

    靶向招商

    增强产业集群优势

    “斗山镇交通便利,还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因此我们选择在这里建厂。”今年6月6日,投资3.3亿元的三珍生物科技智造基地正式投产,安徽富煌集团子公司安徽富煌三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宝友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该项目的顺利投产,是斗山镇主动拥抱“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推进“一米一鱼一园区”产业高质量建设的一个缩影。

    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江门台山)斗山园区旁,便是连接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高速出入口,交通十分便利。以此为引擎,斗山镇不断做强鳗鱼、丝苗米、麻黄鸡等特色产业,助力徐龙、国粮等优势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目前,该园区已落户22家企业,13家企业已投产,总投资约48亿元,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产业强镇,不仅要强链,更要群策群力、动能迭新。斗山镇敏锐挖掘增长点,靶向引进三珍、合众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与食品制造企业,通过强链补链增强产业集群优势。2023年至今,斗山镇已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达14.35亿元。同时,坚持“以新提质”,积极培育科创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迈进。去年以来,全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家,3家企业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镇村蝶变

    古韵新风绘就宜居画卷

    踏入今日斗山,宽阔平整的镇村道路向远方延伸,两旁房屋井然,处处洁净清爽。那298幢历经岁月洗礼、在“修旧如旧”匠心呵护下重焕光彩的骑楼,令人驻足流连。

    蝶变之美,源于“绣花”功夫的精雕细琢。近年来,斗山镇围绕“1+4+7+9+N”建设要求,以精细功夫提升圩镇风貌能级。新台高速斗山出入口通道焕然一新,斗山服务区集停车、充电、“司机之家”服务于一体,成为展示形象的温馨窗口。为凸显侨乡特色,该镇投入2300万元,重点对太平路、康乐路、东海路房屋外立面进行翻新,依托曾玩棠体育馆打造美丽圩镇客厅,复原陈宜禧纪念广场火车头历史面貌,全方位展现斗山的魅力与底蕴。

    斗山镇还打造了“一河两岸”美丽碧道,升级斗山华侨广场绿美生态小公园及周边设施,为居民提供休闲漫步、亲水游玩的好去处。与此同时,该镇“三线”整治成效显著,26.5公里主干道与商圈线路、7.12公里典型村线路完成改造,镇村“天际线”豁然开朗。

    为营造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斗山镇着力推进巷道硬底化、明渠改暗渠、垃圾收集设施完善等基础建设,全镇累计种植苗木逾9000株,绿化面积逾4公顷。每月“村庄清洁日”,干群齐动手为圩镇植绿增绿已成常态。

    如今的斗山,乡村容颜愈发清新亮丽。

    因地制宜

    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在斗山镇横江村村民心中,“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村集体经济日益发展壮大,村民的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该村采用“强村富民公司+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开展“稻蔬轮种”,水稻收割后种上一季小番茄,实现一田两收,小小的果实成为村里的“致富果”。

    聚焦“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重点任务,斗山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着力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该镇立足本地农业基础优势,充分挖掘丰富农产品资源,依托建立完善的良种选育体系和着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做优做强火龙果、百香果、小番茄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以横江村为例,该村依托强村富民公司,精心打造横江村泽农创意集市项目,投入350万元建设集农产品展销、技能培训、直播电商、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激活乡村共富“新引擎”。

    斗山镇还深入推进典型村组团培育建设,以那洲村慧农粮仓项目为抓手,推动五福村现代化育秧基地建设优化提升,实现片区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墩头浮月村和五福村研学基地为依托,开拓“生态+”“文化+”“旅游+”等农文旅多元发展模式,深度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斗山镇党委书记李智勇:

    让“业兴、民富、生态美”的愿景照进现实

    斗山镇紧扣“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立足“一米一鱼一园区”,依托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统筹产业升级、城镇提质与乡村振兴,奋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阵地,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打造产业升级核心区。聚焦“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推动丝苗米、鳗鱼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引入7个亿元项目,打造服务港澳、辐射湾区的食品产业集群。推进大隆洞河幸福河湖、农文旅融合等专项债项目落地,精准招商支撑产业动能。

    二是建设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为牵引,优化城镇配套及路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丝苗米、鳗鱼等特色加工,拓展村级增收渠道。打造“一河两岸”美丽碧道,谋划总长1.5公里、辐射500公顷的滨河片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融合浮月洋楼、新宁铁路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画卷。

    三是完善城镇提质协同区。沿G240、G228等主干道构建城乡发展轴,升级环北路、东海路等示范街,提升道路景观与土地价值。推进镇口-中和、高铜线-如周村道路工程,优化农村交通网。借势“大桥经济”,深化政企合作,拓展“飞地经济”,推动镇域与湾区协同发展。

    斗山镇将立足侨乡底蕴,以产业升级为基、农文旅融合为魂、城镇提质为翼,三力并举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奋力成为江门西部乡村振兴的标杆、湾区协同发展的示范,让“业兴、民富、生态美”的愿景照进现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