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解放日报》
7月24日,泰国和柬埔寨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7月25日上午冲突持续升级。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国际法,并召回本国大使,降级外交关系等级。截至7月25日上午,冲突已造成双方数十人死伤,已有数万名平民被疏散到安全地区。
这轮冲突因何而起?有怎样的历史根源?将如何发展?
A
多点冲突“在持续”
泰国媒体7月25日援引素林府官员的话报道,泰柬边境当天早晨传出炮声。泰国陆军第二军区当天确认,泰柬边境多地正在发生冲突,呼吁民众避免靠近边境地区。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对媒体说,泰方全力保卫国家主权,事态可能升级为战争。
柬国防部副国务秘书兼发言人马莉淑洁达7月25日上午说,泰军在冲突中使用重型武器袭击柬方奥多棉吉省和柏威夏省多处地点。
泰柬均指责对方先开火、违反国际法。
泰国陆军7月24日通报说,泰方特遣队当天先是在素林府达蒙通寺附近听到柬方无人机盘旋声,柬方6名士兵随后抵近泰方行动基地。7月24日8时20分许,柬方在距泰方基地约200米处率先开火,此后双方发生冲突。
按照泰国陆军的说法,柬方7月24日上午向泰国素林府一个社区发射两枚火箭弹。泰方当天打击了柬军事目标。此外,泰方还表示将关闭泰柬边境所有口岸。
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7月24日说,柬埔寨奥多棉吉省和柏威夏省边境地区遭到泰方炮击。泰国士兵开始攻击柬军,柬军别无选择,只能反击。
柬埔寨奥多棉吉省副省长梅密皮代7月25日上午说,冲突已致该省一名平民死亡、5人受伤,冲突“仍在继续”。泰国代理总理普坦7月25日称,泰柬边境冲突已造成20余名泰平民死亡。
B
根源在于两国领土争端
地区专家认为,泰柬本轮冲突的根源在于两国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
泰柬存在多处领土争端,历史上多次发生边境摩擦和冲突。双方2000年签订一份谅解备忘录,反对采取可能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但未能完全防止边境摩擦。
双方领土争端焦点之一是柏威夏寺。柏威夏寺位于泰国东北部四色菊府和柬埔寨北部柏威夏省交界地区。海牙国际法院1962年裁定该寺归柬埔寨所有,但柬泰两国对边界部分地区领土归属依然存有争议。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柬泰围绕这一地区的主权争议再次升温,并多次发生武装冲突。
今年5月底,双方在柬埔寨柏威夏省和泰国乌汶府的争议地区发生短暂冲突,双方采取了限制边境往来等措施,关系陷入紧张。但双方同时也释放了和平解决争端的信号,并时隔12年后首次召开了联合边界委员会会议。
泰柬的最新冲突源于日前的“地雷事件”。7月16日,泰国士兵在两国边境争议地区巡逻时踩中地雷,导致3名士兵受伤,其中1人伤势严重被迫截肢。泰国陆军随后称已确认柬方在该地区埋下新地雷,指责此举违反《渥太华禁雷公约》。四天后,柬埔寨国防部正式回应泰方指责,否认地雷由柬埔寨军队新近埋设,而是战争期间遗留的残余,并指出泰国士兵进入柬埔寨领土。
不到一周,泰国军方再次通报士兵触雷受伤事件,一名泰国士兵在泰柬边境巡逻时踩中地雷并致右腿被炸断。
此次交火以及“地雷事件”,均发生在泰柬边境争议地区。而泰国军方24日通报中所提及的柬军队开火的达蒙通寺附近区域,则是长期以来两国边境争端的焦点和缩影。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顾佳赟表示,围绕达蒙通寺及其周边领土主权,两国从今年5月份开始,就一直在外交、军事场合多回合角力。这些互动推高了各自国内的民族情绪,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争议地区管控秩序的难度。“这段时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泰柬青年团体前往争议地区参观,表达爱国情绪。但双方部队在维护秩序的尺度、力度上又未能达成一致,几乎每天都有小摩擦发生。两国边境部队长期持续保持警戒状态,也提升了产生误判的概率。可以说,两国的民族情绪和警戒状态在这次冲突发生前已达临界,而‘地雷事件’偏偏就成了引爆临界的导火索。”
C
“通话门”并非孤立事件
泰柬局势的升级,绕不开的是“通话门”事件。6月中旬,时任泰国总理佩通坦同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关于泰柬边境局势的一段通话录音流出,在泰国引发争议。
7月1日,泰国宪法法院暂停了佩通坦的总理职务,并要求佩通坦在15天内提交申辩材料。而在“通话门”案申辩材料提交的规定期限的最后一刻,佩通坦向泰国宪法法院申请延期提交材料15天,理由是在此前规定的期限内,无法完成全部材料的准备工作。
有分析认为,边境对峙的持续升级导致两国民族主义的情绪迅速高涨,佩通坦虽然试图利用他信家族与洪森家族的私人关系,寻求化解争端,但显然布局失误。可以说,“通话门”并非孤立事件,既是泰国政坛对佩通坦不满的一次集中爆发,也是长久以来边境僵局的外溢体现,推动了紧张局势的升温。
“‘通话门’事件后,双方都憋着一股火,尤其是泰国。”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昆认为,双方博弈的持续上升和高层互信的缺失,导致冲突迟迟无法降温。
D
双方均降低外交关系级别
根据泰国陆军的说法,当地时间7月24日约8时20分,柬方在达蒙通寺东侧、距泰方行动基地约200米处率先开枪后双方发生冲突,一名泰国士兵受伤。10时58分,泰方出动空军F-16战机,摧毁柬方两处军事设施。
泰方称,柬方当天上午向泰国素林府一社区发射两枚火箭弹,泰方立即疏散该地区民众。
然而,柬埔寨国防部副国务秘书兼发言人马莉淑洁达否认泰方指控,称“泰军首先对柬军发动武装攻击”,柬方仅出于自卫反击。
洪森也发文表示,泰国军队炮击了奥多棉吉省和柏威夏省的边境地区,柬军被迫还击。他呼吁民众保持冷静,避免恐慌性囤货,呼吁商贩不要提高商品价格。
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宣布采取多项强硬措施:降低与柬埔寨外交关系级别、召回驻柬大使、驱逐柬埔寨驻泰大使,并关闭边境所有口岸和检查站。
柬埔寨外交部随后宣布对等反制,将两国外交关系降至最低级别代办级,并召回驻曼谷的外交人员。
E
多方呼吁对话协商
外界指出,当前泰柬边境局势正处于关键转折点,冲突走向将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外交层面,柬埔寨已向国际法院提交主权争议请求,并可能进一步寻求联合国或东盟的介入。但因过去的裁决,泰国对国际法院裁决持抵触态度,更倾向于双边谈判或军事施压。此外,柬埔寨首相洪玛奈致信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兼安理会7月轮值主席阿西姆·艾哈迈德,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日程安排,安理会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25日就泰柬冲突召开闭门会议。
军事层面,双方对抗态势持续升级。泰国军方近期频频绕过文官政府自主决策,展现出强硬立场。柬埔寨则突然宣布自2026年起实施全民兵役,要求18岁至30岁男性公民服役18个月,被外界视为备战信号。从军力对比来看,泰国陆军现役25万兵力,拥有主战坦克与直升机等重型装备;柬埔寨总兵力仅12万,以轻型武器为主。
国内政治层面,泰国持续三个月的“政治地震”让政府急需转移矛盾,选择对柬强硬。“通话门”事件后,他信和洪森两大政治家族间的公开交锋也不断升级。泰柬双方都难以在边境问题上轻易让步,这使得类似地雷爆炸等偶发事件被高度政治化。
边境紧张局势已对跨境贸易和民生造成实质性冲击。泰国关闭边境检查站导致柬埔寨农产品出口受阻、泰国东部省份物价上涨,这种经济压力可能成为制约冲突升级的关键变量。
泰柬边境冲突引发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高度关切,多方呼吁两国停止冲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副发言人说,古特雷斯呼吁柬泰保持最大限度克制,本着睦邻友好精神,通过对话解决所有问题,以期找到解决争端的持久方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对当前事态发展深感担忧,希望双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问题。从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和诉求出发,中方秉持公正公允立场,已经并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做劝和促谈工作,为推动缓局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
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于7月24日表示,他计划与泰柬领导人通话。“我们期待双方保持克制,或者最好是开始谈判……和平是唯一可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