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持续攀升的气温让不少学生选择在泳池欢度一夏。7月26日,记者走访开平市各个游泳场所看到,浅水区里,初学游泳的孩童在教练的指导下笨拙地划水;深水区中,少年如鱼般穿梭往返;池边的休息区,家长们或紧盯孩子的身影,或交流着暑期安排……一年一度的“暑期游泳热”正在上演。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
泳池成“第二课堂”
青少年学习生存技能
每天下午三点,开平市长沙街道南岛社区的游泳馆内人声鼎沸。透过玻璃幕墙望去,标准泳池被分割成三个教学区域,几十名身着泳衣的孩子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分组训练。水面上,五颜六色的浮板、背漂随波起伏,稚嫩的欢呼声与教练的指令声交织在一起,奏响夏日里的“水上交响曲”。
“从放暑假到现在,我们馆的客流量翻一番,八成是7-15岁的中小学生。”该游泳馆负责人一边调度工作人员补充救生器材,一边向记者介绍,“为了满足需求,我们不仅延长了开放时间,还临时增聘持证教练,私教课程已排到了8月中旬。”
在泳池边的休息椅上,家住南岛社区的家长温先生正拿着毛巾等女儿下课。他女儿温欣蕊今年9岁,这是第一次报游泳班。“以前放暑假,孩子总是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不如学游泳,既能锻炼身体,掌握生存技能,又能消暑。”温先生坦言,身边不少家长都抱着类似想法,现在,各个学校也很重视体育教育,早点学会没坏处。
像温先生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由于我们快放假的时候才来报名,差点就报不上了!”家长冯女士说。
挑战与乐趣并存
青少年在水中感受进步
在波光粼粼的游泳池内,通过教练的悉心指导,青少年逐渐克服内心的恐惧,勇敢地迈进游泳,挑战自我,在每一次水花飞溅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与自信。
泳池里,十岁的罗睿儿正努力攻克换气难关,呛了几口水,小脸憋得通红,简单休息后,又埋头扎进水中。休息间隙,她靠在池边说:“一开始有点怕,现在不怕水了!教练说我进步快,再练几次就能自己游了。”
“刚开始训练时,呛过几次水,教练让我把脸埋进水里我都不敢,我也曾想过放弃,但在教练的鼓励和小伙伴的带动下,我逐渐找到了乐趣。现在我能一口气游好几十米了!”温欣蕊骄傲地说,现在自己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上游泳课,在水里她感觉自由又自在。
相较于初学者的兴奋,已经有五年泳龄的初中生劳伟杰有更高的追求。“我打算这个暑假每天训练3个小时,准备参加青少年游泳比赛。”他坚定地说,游泳让他变得更自律,也让他明白,任何进步都需要付出汗水。
除了学习技能,消暑纳凉也是学生群体选择泳池的重要原因。林泉山庄天池游泳场每天下午都会迎来一波学生潮。“放假约上同学来游两小时,比在空调房里舒服多了。”前来游泳的高中生林宪泽告诉记者,他和同学几乎每天都来这里游泳,既能放松,又能锻炼身体,还能避开家长的“唠叨”,简直是暑期最佳选择。
“今年的报名人数比往年同期涨了近四成。尤其是青少年班,开班即满,我们推出的‘12天速成班’最受欢迎,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泳技。”开平一游泳馆的负责人表示。
暑期游泳火热“升温”现象并非偶然。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国家“体教融合”政策不断深化,体育在青少年成长和评价体系中的比重显著提升,“尤其是多个省市将游泳纳入中考体育选考项目,点燃了青少年学习游泳的热情”。
安全是底线
科学教学比“速成”更重要
“分数当然重要,可更关键的是孩子能掌握这项求生技能。每年暑假都能看到有学生溺水的新闻,学校也不断向家长强调防溺水的重要性。”望着池中像小海豚般欢快扑腾的女儿,家长冯女士说。她表示,在选择游泳馆时,她会仔细了解场馆的救生设施配备、教练资质和水质情况,每次孩子上课时,自己也都会在一旁看着。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快速学会游泳,甚至要求‘7天包会’,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周志成表示,游泳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运动,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接受能力不同,掌握的速度也会有差异,强行追求速成,可能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动作习惯,甚至埋下安全隐患。
他进一步表示,正规的教学应该从熟悉水性、掌握呼吸方法开始,逐步过渡到泳姿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我们会教孩子遇到抽筋、溺水等情况时该如何应对,这些知识比单纯学会游几圈更重要。”周志成说。
近期,开平市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开展游泳场所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排查水质卫生、救生设施、从业人员资质等情况。在安全管理方面,要求泳池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持证救生员,且救生员不得同时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加大巡查力度,对“教练兼职救生员”等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