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是孩子童年里最动听的语言,可传统教学中反复诵读、机械记忆的模式,总让这份灵动打了折扣。如何让童谣真正走进孩子心里?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本人结合江门市2025年春季“邑起共读”活动之一年级“读读童谣和儿歌”展评活动,精心设计“趣学童谣”跨学科教学,为孩子们提供多元化、实践性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三埠街道办事处西郊小学 戚俸绸
趣读童谣。童谣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节奏感强、富有童趣,易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本人从“快乐读书吧”出发,让学生共读《读读儿歌和童谣》,包括分角色读、做动作读、小组赛读、师生合作读等。课堂上,孩子们用充满稚气的童言稚语诵读童谣。课堂外,孩子们在家配乐读、做动作读、用开平方言读。诵读形式多样,孩子们对童谣的兴趣大大提升。
趣绘童谣。生动有趣的童谣,往往极具画面感。怎样让这些童谣不只是停留在文字中呢?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画笔,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有的构图,有的书写,有的插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灵巧的小手为自己喜欢的童谣绘制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配图,展现自己对童谣的独特理解。图文相映,更添童趣,也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独特魅力。
趣唱童谣。童谣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教师可将童谣与学生熟悉的旋律匹配,加深学生对童谣的理解。例如,让孩子们用歌曲《小星星》的旋律唱出童谣《钓鱼》。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寻找身边可发出声音的器物当小乐器。
趣戏童谣。童谣可读、可唱,还可以玩。教师可以将童谣改编成好玩的课间游戏。孩子们你拉着我、我拉着你,时而围成圈,时而排成队,一会儿拍拍手,一会儿跺跺脚。拉大锯、跳皮筋、丢沙包……游戏与童谣结合,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趣学童谣”跨学科教学从学生兴趣出发,立足学段特点,着力降低活动难度,简化活动流程,将活动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童谣的优美灵动,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享受读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