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通讯员 江逸轩
“各位直播间的朋友们,大家好!我们是来自五邑大学的‘双语话茶坑’实践团,为江门特色农产品带货,欢迎大家关注支持!”“我们马上上链接!想要的赶紧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晚上8点,“五邑大学‘双语话茶坑’实践团(三下乡版)”抖音直播间内已经热闹起来,几名五邑大学学生在镜头前热情讲解,向网友推介新会陈皮,收获了大量点赞和支持。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百千万工程”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7月8日至21日,五邑大学人文与政法学院、应用技术与设计学院与国际教育学院共14名学生组成该实践团,奔赴“启超故里,陈皮之乡”——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变身带货主播,为新会陈皮“代言”。在此期间,实践团创新地用双语直播推介陈皮,11场直播累计吸引110多万人观看。
实践团沉浸体验“陈”香
“咱们的新会陈皮作为‘广东三宝’之首,享有‘一两陈皮一两金’‘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之美誉,入方可以调百药,入膳可以调百味……”直播期间,实践团成员们热情四溢地向广大网友介绍新会陈皮,从发展历史、种植条件、制作工艺、食用方式、营养价值等多角度出发,阐述了新会陈皮对人们身体健康的益处,并通过镜头向网友推荐陈皮花生、柑普茶等特色农产品。
为了做好这次带货活动,团队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深度融入当地,实践团在茶坑村开展了为期14天的实践,住村民家、感乡土情,切实了解乡村发展的难点与需求。
实践团成员陈余珮是新会本地人,她说:“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茶坑文化、梁启超家风家训与陈皮文化,让茶坑文化、陈皮文化被广泛知晓,助力特色农产品走向世界。”
双语直播助力陈皮销售
“Hello everyone,welcome to the live stream.Today,we are going to introduce Xinhui Chenpi.”在直播现场,来自所罗门群岛和斐济的3名留学生以双语形式介绍产品。对他们而言,用双语向网友介绍陈皮产品是一次有趣的挑战,通过此次实践,不仅加深了对侨乡特色产品的认识,中文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这次双语直播的经历非常有趣和有意义,能够用双语介绍陈皮,觉得自己成了连接侨乡文化与世界的桥梁。”五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Bernard表示,希望更多外国朋友能通过我们的直播了解陈皮,了解侨乡文化,爱上这里的风土人情。
顺应互联网发展浪潮,实践团以创新“直播+”模式为核心,发挥外语专业优势,推出双语直播特色形式,不仅实现了粤澳青年与国际留学生的深度联动,更达成了带货销售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价值。团队队长李安琪介绍:“留学生用双语参与直播带货,从多元文化视角讲述陈皮故事,这种形式更有特色。”
此外,团队特邀澳门大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在直播中既细致介绍陈皮产业发展脉络、当地人文风貌、产品特性及创新饮品,又巧妙融入侨乡故事。
跨界合作点燃“陈皮热”
直播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向观众介绍茶坑村的独特人文风貌与陈皮产业。自然流畅的表达赢得网友纷纷点赞:“逛了一圈就五邑大学最热情”“这个‘三下乡’带货直播真的好自然”……更有网友直言:“厉害了,人气是我见过大学生突击队直播间人数最多的。”
直播中,成员们不仅详细介绍陈皮知识,还现场冲泡“酸梅柑柑”等创新产品,语言讲解与视觉呈现相互配合,让网友直观感受产品的独特风味。
据介绍,11场直播创下了一连串亮眼的数据:累计吸引110多万人观看,累计获得47万余次点赞,最高在线人数超过3400人。
五邑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既紧扣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助力新会陈皮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拓宽市场渠道;又依托中外学生语言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侨乡文化与现代传播手段深度融合。通过“高校+地方+跨境青年”的联动模式,不仅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动能,更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