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凝聚守护绿色生态力量
农旅双轮驱动 产业融合生金
“后进村”蝶变为“典型村”
彰显浓郁地方特色
提升家庭安全防护能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7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山推动红色文化、侨文化与农业、美食融合,创新文旅体验场景
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大纲村红色资源丰富。

    盛夏的台山,红色文化、侨文化特色旅游线路悄然走红。记者昨日获悉,随着暑假客流高峰到来,以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为核心的都斛镇大纲村、融合侨乡美食的三泉湾侨文化基地等景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游客竞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

    依托红色资源与侨乡特色,台山蕴含红色文化、侨文化的乡村游线路持续升温,为暑假文旅市场注入新活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嘉敏

    红色文化融入田园风光

    “入住酒店还能在周边参观林基路事迹展,有美景有美食,这个假期很有意义!”近日,初二学生林锐豪到都斛镇大纲村游玩,分享了研学体验。

    近年来,大纲村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宿酒店方面也焕发新面貌。该村拥有由台山市文旅集团打造的漫途禾畔有院酒店,以中式合院风格融合现代简约设计,数十间客房环绕千亩稻田而建,成为亲子红色研学的热门休憩地。酒店主管李秀芳介绍:“暑假期间亲子房最受欢迎,地理位置和红色资源是我们的两大优势。”

    为方便游客深度体验,酒店前台免费提供宣传小册子,以酒店为中心,全景呈现红色旅游推荐路线。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修缮后的纪念馆、初心讲堂与稻田栈道,将红色文化融入田园风光,馆内以声光电技术还原的革命故事场景,与窗外连片稻田形成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游客可探寻共产党人的革命足迹。毗邻的都斛镇委党校作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均吸引超2万人次前来参观。都斛新旧海鲜街50余个档口售卖青蟹、濑尿虾等本地海产,游客可现挑现煮。登上台山中国农业公园观景平台,可见智能农耕设备在稻田中穿梭,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在此交织。游客还可以在都斛美丽圩镇客厅的“台山优品”专区选购台山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或在咖啡服务区凭栏观赏稻浪翻涌。

    “这条路线让孩子在游玩中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爱国精神,大人也能放松身心。”来自广州的游客陈先生点赞道。

    侨文化体验场景焕新

    三合镇三泉湾侨文化基地通过“粤菜师傅+侨文化+旅游”模式,打造沉浸式侨文化体验空间。

    “暑假期间,我们接待了香港学生交流团、华侨寻根之旅团队,‘金山伯请饮宴’是他们的必体验项目。”基地负责人余丽琳表示,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港澳游客明显增多,基地特别策划了“家的味道”主题活动,游客可亲手制作侨乡美食,聆听海外家族故事。基地还创新推出“侨乡婚庆体验”活动,游客撑红伞、提竹篮、骑单车,体验传统婚庆场景,或参与台山话大挑战、乡村烟花会等活动。“我们还特意安排员工身着‘金山伯’服饰,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金山伯请饮宴’的故事。”余丽琳介绍,通过丰富的互动环节,在百年侨房讲好台山故事,助力侨文化传播。

    “品尝台山黄鳝饭,学打鼓、舞狮,这个暑假特别有意义!”“这些民俗风情,只有来到台山才能体验到,感觉很不一样!”来自香港、澳门的研学学生纷纷点赞道。

    从红色初心到侨乡烟火,台山市以文化为笔、以田园为纸,绘就乡村振兴的鲜活画卷。近年来,台山市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红色文化、侨文化与农业、美食深度融合,各镇(街)积极探索农文旅发展路径,通过创新文旅体验场景,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