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凝聚守护绿色生态力量
农旅双轮驱动 产业融合生金
“后进村”蝶变为“典型村”
彰显浓郁地方特色
提升家庭安全防护能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7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汶村镇横山村通过四维联动
“后进村”蝶变为“典型村”

汶村镇横山村这个昔日渔港旧村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走出一条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横山路径”。

    在“百千万工程”的驱动下,汶村镇横山村以党建为笔、以实干为墨,通过“强组织、兴产业、优生态、树新风”四维联动,实现从“后进村”到“典型村”的华丽蝶变。

    昔日渔港旧村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走出一条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横山路径”,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文/图 李嘉敏 台轩

    党建引领

    从“软弱涣散”到“坚强堡垒”

    横山村通过“头雁工程”优化村“两委”结构,平均年龄降至36.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86%。横山村党支部书记马英忠说:“我们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通过‘三访’机制化解村民纠纷,矛盾化解率不断提高,班子公信力显著提升。”

    曾经的横山村因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矛盾纠纷频发而发展受阻。2021年以来,该村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将强化基层党建作为突破口,投入200余万元建设党群服务示范街,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一方面打造党建文化餐吧、便民服务站等“15分钟服务圈”,另一方面配套党员学习馆、红船精神体验馆等红色载体。

    横山村全面配齐村“两委”班子,构建“干部作示范、党员齐上阵”的干事格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产业赋能

    生蚝经济激活“蓝色引擎”

    生蚝养殖是横山村的特色产业,该村充分利用丰富的渔海资源,推动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与深加工、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养殖—加工—文旅”全链条发展格局,年产水产品逾20万吨。同时,延伸产业链,深挖生蚝深加工,成功打造“汶村金蚝”“蚝豉”等产品,年产值近千万元,村民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逐渐富裕起来。

    与此同时,横山村以生蚝为核心产品,书写乡村振兴的“蓝色答卷”。通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投入410万元建设生蚝产销基地,串联养殖、加工、冷链、销售环节,预计带动周边约666.67公顷(1万亩)咸围生蚝标准化养殖。依托横山渔港升级改造项目(一期)、横山生蚝加工基地,正在建设海鲜源头直播基地,配套周边土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电商直播综合体。完成20公顷(300亩)咸围招商光伏项目,促进产业帮扶。

    乡村旅游也迎来新面貌。横山村投入约2700万元完成横山渔港升级改造项目(一期),以横山渔港为基点,集聚海、陆、岸景观资源,打造镇海湾特色滨海旅游重要目的地,成功承办三届“汶村金蚝”美食嘉年华,有效推介旅游资源,实现产业兴旺,为村民增收致富拓宽路径。

    2024年,横山村组两级总收入突破184.87万元,较2020年增长81.67%,获评广东省“一村一品”专业村,“汶村金蚝”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生态宜居

    软硬件升级绘就“和美画卷”

    2023年以来,横山村以硬件、环境提质双轮驱动,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为破解“行路难、排水堵、照明暗”等民生痛点,该村投入13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多条村道实现硬底化,排水系统得到改造,雨季积水问题彻底解决;环村西路等4条道路新装30盏太阳能路灯,村民夜间出行更安心。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环境美化奠定了基础。横山村同步推出三大举措——改造千里公园、排球场、幸福园,打造村民休闲地标;建立常态化保洁制度,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数十个农村“四小园”形成美景一角,竹篱笆、青砖路与绿植相映成趣,推动村庄环境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跃升,塑造独具特色的乡村风貌。

    优美环境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横山村发动乡亲、侨胞捐资超10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环境维护与文化设施建设。同时,推行“一月一打分、一季度一表彰”的“农村积分制”,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定期举办排球赛、粤剧表演、重阳节歌舞会等活动,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宣传,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

    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横山村实现从“后进村”到“典型村”的华丽蝶变,产业蓬勃发展,乡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谐。如今的横山村,路平灯明、瓜果飘香,既有生态宜居的硬件基础,又涵养文明向上的乡风民风。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