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陈婵 通讯员/曾梓欣) 近日,礼乐街道人大工委组织的辖区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视察组,开展“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来到礼乐街道向民村的葡萄园,在葡萄架下寻找“甜蜜密码”,为礼乐葡萄产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
“这是我们最新种植的品种……”沿着田埂边走边看,礼乐葡萄协会会长、区人大代表曾湛江细数着礼乐葡萄的发展历程,带领视察组走进这片如“标准化车间”般的种植基地。
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巨峰葡萄的“初试水”,到近年来瞄准市场引入阳光玫瑰、夏黑等高附加值的精品品种,礼乐街道不断优化种植结构,葡萄品种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为了提升葡萄品质,礼乐葡萄协会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组织种植户远赴云南、广西等地“取经”,将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引入当地,为礼乐葡萄种植插上“科技翅膀”。
如今,这片66.6公顷的礼乐葡萄种植基地年产值超2000万元,果农人均增收过万元,一串串葡萄成了实实在在的“致富果”。
调研中,视察组发现,如何从“规模效益”迈向“品牌价值”,成为产业升级的新课题。
结合实地调研,视察组围绕“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问题,提出“科技赋能产业链、文化激活价值链、旅游延伸供应链”的三维发展路径,希望推动礼乐葡萄实现从“论斤称”到“论粒卖”的升级,将其打造成大湾区特色农业名片。
视察组建议,要建品牌强标准。借鉴杜阮凉瓜先进经验,推动礼乐葡萄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制定《礼乐葡萄种植标准》实现规范化管理;争取农业补贴,加大招商,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打造“公司+农户+基地”的现代农业模式,让礼乐葡萄品牌既响又强。
要拓规模接流量。科学合理利用本地资源,规划先行承接长廊生态园人流量,在周边布局连片种植园,依托向民村、向荣村等现有基础“抱团”扩展规模,将“小果园”连成“大基地”。
要融文旅造IP。激活农文旅融合体验经济,打造礼乐葡萄田园综合体,融合观光、体验、研学等场景。开发“礼乐葡萄”小程序,实现认养种植、VR观园、溯源查询“一键通”。建设集仓储、电商直播、检测认证于一体的产业服务中心,让葡萄从“农产品”变为“文旅产品”。
接下来,人大代表们将把调研成果整理成代表建议,推动落实,让“民生期盼”变成“发展实效”,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