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剑是曹俊的学生,在大亚湾实验物理分析工作中表现优秀,一战成名。可他却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太善于和别人打交道的人。王贻芳和曹俊却偏偏给他压担子,安排他担任江门中微子国际合作组物理协调人,逼着他和各国的物理学家广泛交流。因此他的工作除了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的核心技术研究外,还要参与每一届国际合作会议的筹备,负责会议期间各国科学家们所提出的物理学术问题的梳理、分析。这项工作很繁琐,但是温良剑干得很投入,他将之视为自己向全世界物理学家学习的机会。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很喜欢和这位年轻的、斯斯文文的中国科学家交流,因为他“很真诚。”大亚湾中微子国际合作组美方发言人陆锦标教授不止一次称赞温良剑是“整个合作组最好的学生。”
在温良剑的积极协调和热心服务下,国际合作组在江门中微子实验这一项目上呈现出越来越良好的合作精神。许多国外科学家也都长期扎根在中国这个偏僻的山旮旯里,一干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克服了无数意想不到的困难。他们每个人都将项目组安排的工作当成自己所追求的崇高神圣的事业。在这个合作组中,法国科研机构是负责探测器顶部的,意大利科学家参与的是液体闪烁体纯化,还有比利时的科研机构参与的是电子学的后端部分,泰国科学家参与的是反符合抗磁线圈,智利的科研机构是负责3英寸光电倍增管……在这个简陋的工地上,在这个深邃的山洞里,所有的奉献者都无愧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法则。
高高瘦瘦的Paolo Lombardi来自意大利的核物理研究所,是意大利鼎鼎有名的物理学家。他和他的团队是最早加入合作组的。他们负责这个项目的两台液闪纯化设备的调试。这是项目的核心技术环节,因此Paolo和他的伙伴们都很自豪能够为这个项目作贡献。
Paolo在2015年项目启动的时候,第一次来到了打石山下,想到自己将在这个山旮旯里工作好多年,他竟然兴奋不已。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几乎每年都要来这里待两三个月,根据项目的进度开展他所负责的工作。几年待下来,他不仅熟悉和爱上了这些中国的同事们,也爱上了中国的美食和建筑。Paolo还专门跑到梁启超故居去参观,尽管他并不知道梁启超是什么人。
在江门工作的几年时间里,Paolo在打石山下度过了两个生日。饭堂专门为他准备了蛋糕,中国的同事们为他在星光下点燃了蜡烛,为他唱起了中文和英文的生日歌。他们还拉着Paolo学起了扭秧歌。Paolo说,他的生日愿望就是祈祷江门中微子“追——梦——逐——诺,JUNO!”
泰国有3家研究机构加入了中微子国际合作组,分别是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苏若那里理工大学、泰国国家天文研究所。这3家机构都于2017年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订了科技合作备忘录。深受泰国人民爱戴的泰国公主诗琳通出席了签约仪式,并与专程赴泰国出席仪式的王贻芳成了老朋友。来自泰国的科学家从江门中微子项目启动以来,就积极参与合作,并在中心探测器磁屏蔽系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王贻芳的邀请下,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东京大学宇宙射线研究所所长梶田隆章,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南极冰立方实验首席研究员弗朗西斯·赫尔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乔治·格雷塔,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席Antoine Petit、核与粒子研究所主任Christelle Roy等世界顶级的学者纷纷来到了打石山下参观考察。站在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有机玻璃球面前,所有的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打石山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王贻芳和他的同事们更相信,打石山下的“黄金瞳”即将展开的“幽灵粒子”大追捕,也许将要改写高能物理研究的历史:“我们要让中国数据写进世界高能物理研究的教材,这就是我的心愿。”王贻芳经常会和同事们唠叨这句话。
2025年1月,这个冬天很暖和。江门中微子实验第25次国际合作组会议如期在开平的潭江半岛酒店召开。5天的会期依然排得满满的。各组的负责人甚至连每天晚上都安排了专题讨论会。25次会议了,每一次都是这样,有论不完的话题,有说不尽的细节。但是,所有的人都看见,每一次的会议都让这一项目朝着大家期待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雄关漫道,我们在一步一步朝前走。
第三章 雄关漫道
1、迈向地层深处
在2007年之前,南方小城开平已经默默无闻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平淡日子了。这半个多世纪,这里似乎没出过什么大事件,也没出过什么大人物。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开平人漂洋过海,在欧美和东南亚打拼,也算闯出了自己的天下。被称为“洪门大佬”的司徒美堂更是美国唐人街上的大人物。无数开平乡亲在海外赚钱回来之后,都盖起了新房子。新房子采用的全是进口的钢筋水泥,大炮都轰不倒。新房子的门窗用的都是厚厚的钢板,还专门设计了朝外射击的枪眼。人们都称它叫“碉楼”,既像碉堡,也是楼房。这样的设计就是用于抵御土匪。在海外赚了钱回家,就自然招土匪。而开平紧邻着粤西山区,自古以来就匪患成灾。于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方小城开平就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状态:圩镇里洋味道十足,什么西餐厅呀、电影院呀、洋服店呀、处处流露着小上海、小广州的风情。而广袤的乡村放眼望去,则到处都是那些半土半洋、固若金汤的小楼。后来,这些居住在小楼里的开平人却因为种种原因纷纷离开了家乡,远走海外。于是绝大多数的小楼都被一把粗重的锁紧锁着,在风雨中倔强地沉默了半个多世纪。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这些被紧锁的小洋楼终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成为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成功,终于让小城开平在沉寂了许久之后,有了些许的知名度。
马骁妍一路上都在将她百度上搜到的开平碉楼的介绍文章推荐给钱小辉看。她被这些老房子深深地迷住了,她觉得这简直就是建筑艺术的奇迹。
但是,车子一路往金鸡镇开,马骁妍却有些失望了。她几乎看不到网络上那样美轮美奂的碉楼。后来,刘悦湘告诉她,碉楼大多集中在离市区比较近的赤坎、塘口一带,金鸡镇是山区里的山区,老一辈的金鸡人也很少能够走出这片山区。走不出去,就赚不到钱,就自然没什么碉楼了。
马骁妍沉吟着,慢慢点点头:“嗯,这里既然建不起碉楼,那我们就给它建一个地下宫殿。”他们此行是去参加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基地动工仪式的。
风吹得山区里的树叶呼呼啦啦地响,冬日的阳光落在田野里,闪着白亮白亮的光。
2015年1月10日,天空晴朗。开平金鸡镇,一条新修的道路笔直地连接着圩镇和打石山下。道路两旁,树影摇曳、翠竹迎风,空气中流淌着洋洋的喜气。打石山下原来的果园和池塘都已经被平整出一大片空地,搭建起了不少蓝白色的棚架和板房。一群群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在空地上忙碌,为即将到来的长达数年的荒野生活做着准备。
下午两点多,外围已经围了不少村民。这可是打石山下从未有过的盛事。关沃勤事先就和村民们说过,到时不仅省长会来,还有好多外国科学家也会来。消息一传开,老老小小都来看热闹了,他们都说去帮着鼓鼓掌,热闹热闹。关沃勤心情也特别愉快。这两年来协助项目组征地、架电线、铺水管,老关可没少作贡献,不仅事情办得好,而且群众都拥护。市委书记、镇党委书记都表扬他,连大科学家们都表扬他。老关一张大嘴关不住的笑意,他趁机向领导表态,下一步就是将村容村貌收拾得漂漂亮亮,不给金鸡镇丢脸,不给开平丢脸。
车辆陆陆续续地到达,人们陆陆续续地入座。果然像老关宣传的那样,来了许多外国朋友。所有的人在落座之前,都久久地望着正对面主席台上背景画上的那一行字: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启动会。背景依然是蓝色,衬出这行字耀眼。大家都知道这行字意味着什么。这是一条新的起跑线,而今天我们从这里起跑了,注定会一路艰辛,也注定我们必须跑在最前面。
在会议开始前,胡涛特意让刘悦湘帮自己拍了张照片。他想,这也许是我参与的最后一个大科学装置了。胡涛是1965年出生的,在大亚湾实验中他负责的是液闪研制和AD Dry Run测试。在江门中微子实验中,他是液闪组的负责人。他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江门中微子项目如果15年出成果,那个时候自己刚好退休了。这样想着,心里不禁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