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通讯员 陈慧雯 黄嘉敏
“现在起诉真是太方便了,不用为写起诉状发愁了!”恩平市一起劳动纠纷案中,50余名讨薪劳动者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以下简称“两状”)示范文本上一一填写个人信息、诉讼请求等内容,实现当天指引、即时填写、当天提交、即时立案。
近日,记者从恩平法院了解到,该法院通过推广“两状”示范文本,发挥示范文本“导航”功能,帮助当事人实现从“写诉状难”的困境向“填空式立案”的便捷转变。该法院“两状”示范文本从今年1月不足1%的使用率,到7月份飙升至70%的覆盖率。
写诉状像做“填空题”
据了解,2024年3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等三部门联合印发《部分案件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试行)》,经过一年多的推广,又针对9个领域常见多发诉讼案件研究制定了56类新的示范文本,两批67类示范文本于今年7月14日起全面推广使用。
诉讼服务中心、基层法庭、综治中心、涉侨解纷中心、园区法官工作室等场所,恩平法院均设置示范文本样本、空白模板、二维码,群众用手机“扫一扫”就能随时随地“掌上办理”。要素式的表格将诉讼请求等拆解成一个个清晰栏目,写起诉状跟做“填空题”一样简单直观。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恩平法院还专门组建诉服“红马甲”团队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指引示范文本填写并接收起诉材料,让行动不便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起诉。
恩平法院还将这便捷高效的服务延伸至远程诉讼服务,引入“远程柜台”数智转化系统,快速扫描传统诉状,进行有效要素识别,实现一键智能回填,在线转换为电子版示范文本。
在委内瑞拉华侨吴某的离婚纠纷案中,涉及子女抚养、抚养费支付等多项诉求。基于代理律师提交的传统诉状,恩平法院运用“远程柜台”数智转化系统一键生成示范文本,精准聚焦争议焦点。承办法官据此快速厘清核心诉求,立即开展审理并主持调解,有效解决了当事人诉求表达不清的难题,确保全面研判诉请与争议焦点,避免了当事人多次往返出庭的烦琐流程。同时,该技术在商事纠纷中的应用可以显著压缩证据整理周期,使法官更专注于实质审查,确保裁判结果既高效又公正。
“要素式”问题清单精准解纷
“两状”示范文本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也起到了厘清纠纷争议点的作用。
在一起物业纠纷案件中,李先生所在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因物业费缴纳和小区设施维护问题产生了激烈矛盾。在恩平市综治中心,法院驻点中心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了“两状”示范文本,并指导他们填写,结合示范文本中的要点,一步步厘清了双方的争议焦点。
最终,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像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巡回法庭已通过运用示范文本成功调处6件纠纷,涉及标的额100多万元。
不仅如此,恩平法院引入市场化调解机构,以示范文本赋能调解化纷工作,由调解机构派驻恩平法院的特邀调解员运用示范文本中的“要素式”问题清单,抓住争议焦点开展调解,促使先行调解纠纷量逐步上升。今年1—7月,适用“两状”示范文本共受理案件330件,调解成功152件,调解成功率达46%。
为进一步加大示范文本应用覆盖面,恩平法院立案团队不定期与银行、物业、律师等座谈,走访律所、金融机构、乡镇、侨村等多地,了解物业合同、信用卡纠纷等案件多元化解情况,推广“两状”示范文本,讲解规范、发放文本及二维码,今年已开展相关活动近20场,发放空白文本5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