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车不停地驶来,车上下来了一拨拨外国人,这些都是国际合作组的成员。温良剑正在向他们介绍金鸡镇这个地方。有村民大声叫着“hello”,和国外的科学家们打招呼。Paolo和他的同事们也一边和村民“hello”,一边拍照留念。
衡月昆和马骁妍一边走还一边为探测器不锈钢网架的两个参数争论。马骁妍的眼睛忽然盯着背景板上的那一行英文:“Jiangmen Underground Neutrino Observatory,J-U-N-O,朱诺,美丽的女神,带领孩子看见光明的女神。哈哈,太美妙了。我们就在这地底下追捕那一点微光,然后告诉世界,中微子这个幽灵有多么神奇……好,我喜欢,JUNO,江门中微子!”
衡月昆笑了:“罗马神话里的女神朱诺,嗯,你就是这700米地层深处的女神。J-U-N-O,逐诺,我更愿意读成‘逐诺’,追逐我们的承诺,让中国的粒子物理研究跑在世界的最前面。这就是我们物理人对祖国、对人类的承诺。为此,我们甘于寂寞、甘愿清苦、甘受挫折,只为JUNO,只为逐诺!”
马骁妍盯着讲台前一排戴着施工安全帽、穿着蓝色工装正在合影留念的工人们。她知道,这是今天将要启动斜井施工的第一批工人。她看到了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忽然感觉眼睛有些湿润了,鼻子有些发酸,她轻声道:“对,逐诺,我不是女神,也许我们就是一群为逐诺而奋不顾身的追光者、地层深处不知疲倦的蚂蚁。”
2015年1月10日下午3时,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建设正式启动。项目位于广东省江门开平市金鸡镇游东村,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以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研究超新星、地球及太阳中微子,寻找质子衰变、不活跃中微子等为科学目标。该实验建造的中微子探测器将是世界上能量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这一实验标志着我国中微子实验研究从起步到跨越的转变。其规模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的1000倍,总投入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的10倍。与当前最好的国际同类设备相比,它的规模要大20倍,分辨率提高一倍。
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技部基础司、国家基金委的领导都分别作了致辞。他们的祝贺和期待被山野的风放大,也许一千倍,也许一万倍,让世界知道了中国科学家在世界最尖端的粒子物理研究领域又扬起了新的风帆。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学也应邀出席致辞。他几乎没有半点犹豫就答应了。他愿意,甚至渴望以这个项目的圆满完成作为自己在这间大型国企领导岗位上光荣退休的纪念。启动仪式结束后,他的团队就将首先跨出迈向地层深处的步伐。这时,他致辞的声音在风中跳跃,或许几年来在这个项目设计和谈判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在他的声音里发酵、冒泡。他望着台下整装待发的施工队伍,一个个精神抖擞,他为他们自豪,他深信他们会干得漂亮!
李文学刚得知高能所要建第二间中微子实验室时,并没有太在意,以为算不了什么难事。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的基建施工也是他们干的。那是在核电站旁边实施爆破,够高难度的了吧?但是当他看到高能所提供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的设计要求时,他呆住了。他万万没想到,这些科学家们这回玩得这么大。仅从基建规模上讲,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的10倍。更具挑战性的是,探测器是一个直径达35米、重2万吨的圆球。高能所要求这个地下700米的大厅跨度要达到50米,高度要达到75米。也就是说足有大半个足球场大,20多层楼高,而且中间不能有一条支撑柱。更不用说上下的斜井、竖井以及各种排水道、附属洞室,纵横交错如地下迷宫。
然而,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毕竟是从小浪底水利枢纽、南水北调这些伟大工程中走过来的队伍。“国之重器”的建设,就是黄河人的担当。公司领导班子没有半点犹疑,只给出一个承诺:拼了命也要干好!李文学带领公司最精锐的技术班底飞抵北京,走进高能所,听取科学家的意见,讨论工程的细节。科学家们经常会有许多奇思妙想,他们要努力从工程可行性方面进行论证。他们积极主动地向科学家们介绍工程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最终,糅合物理学、电子学以及分析化学等不同领域科研人员的想法,形成了实验站12个分系统工程认可的工程蓝图。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还将国内顶尖的勘测设计大师朱忠义请到团队,加入江门中微子项目勘测设计团队。朱忠义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是国内建筑设计界鼎鼎有名的王牌之一、著名的工程勘测设计大师。他的作品包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中国天眼反射面主体支撑结构、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等等,业内关于他的传说无限精彩。而江门中微子地下实验大厅就是他的下一个作品。
经过反复论证修改,工程方案渐趋完善。经过招标采购,确定了中标单位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牵头的EPC总承包联合体。参与单位还包括中国电建六局以及河南锦源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电建六局是大型央企中赫赫有名能啃硬骨头的团队,其地下洞室群施工能力居全国前列,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技术、大型岩塞爆破施工关键技术等13项施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河南锦源建设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有着近50年历史的建筑工程、矿山工程的大型国企,有着极其丰富的地下工程施工经验。2014年4月1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站配套基建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签约仪式及土建与科研需求讨论会在高能所举行,3家国内顶尖的工程设计建设机构联袂接过了这面大旗。
简短的仪式后,在科学家们热烈的掌声和期盼的目光里,在四周村民自发点燃的鞭炮声中,在漫天流云和满眼春色的见证下,李文学看见他们的EPC项目经理牛富敏带领着工人们迈步走向了那沉默千万年的地层深处。
2、大涌水
牛富敏一开始没有打算自己亲自担任这个EPC项目经理的。作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这样一家大型企业的工程院院长,他每年要应对的项目都很多,而且都是大项目,哪一个握在手里都是沉甸甸的。而且江门中微子实验这个项目更不是短期内就能够完成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项目规模不到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的十分之一,基建施工都干了两年多,整体跟进了七八年之久。自己要是担任了这个项目经理,说不准干到退休还没完。可犹豫再三,他最后还是决定由自己兼任这个项目经理。因为和高能所的科学家们打了十几年交道,只有自己最清楚他们内心的追求和对工程的要求。他们是世界上最严苛的甲方,同时也是最遵循科学规律的甲方。和他们合作,不是绝对的服从,更重要的是科学的、严谨的态度。“大国重器”这四个字,就需要所有的建设者始终怀着敬畏之心。
从2014年底开始,牛富敏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打石山下静静流逝。开始是平整现场、搭建板房工棚,先将自己安顿下来。随后就开始建办公楼房、材料仓库等。饭堂也是自己搭的,厨师是公司安排的。工人们大多是河南、山东人,口味大致差不多。但工地离圩镇有些远,每天上集市采购一次都要花不少时间。牛富敏就让饭堂的采购员去联系周边的农民给工地送肉送菜。进入冬天后,天气渐冷,但是在北方野外作业惯了的工人们倒也没觉得太冷,大家都满不在乎。可有几天,突然来了寒潮,气温陡降,风又呼呼地刮。便开始有工人叫嚷起来:“哇!这广东六七摄氏度的温度,比俺们那零下六七摄氏度还冷!”
地面建筑对3家施工单位来说都是小菜一碟。真正的挑战是向地下挺进。一开始是斜井和竖井的施工。这是将来进入地下实验大厅的通道。材料、设备、人员都要从此出入。井口的位置、大小、长度、斜井的坡度等都已经有了精确的设计。斜井设计长度是1266米,坡度是23.02度,洞口净断面是5.7米x5.6米。由于坡度太大,自卸车无法进行出渣,又不能直接向下溜渣,约4.2万立方米以上的岩石渣料需要从斜井内运输至地面渣场,同时支护及浇筑混凝土的材料需要运输至斜井内。竖井深611.3米,净直径5.5米。竖井向下开挖过程中,需同步自上而下进行混凝土施工,局部围岩破碎地带要先支护再衬砌,其余围岩较完整部分直接衬砌混凝土。交叉施工给工程建设增加了许多难度。然而这些困难在他们眼里都不是事。3家现场施工单位无论是班组长还是工人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整个安排井然有序。再加上李小男和高能所项目工程组的人员严格把关,倒也没怎么让牛富敏太操心。但是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让他每天都和工人们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一丝不苟地盯在现场。这里的施工可比当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的施工顺溜多了。那时是担心爆破影响近在咫尺的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所以几乎是一点一点地往外抠石头。这里距离核电站50多公里,直接炸就行了。所以,工程推进得很顺利。斜井这边最高单月推进了120多米,也就是说每天推进了4米多。工程顺利了,心情愉快了,李小男就时不时找牛富敏喝上两杯。有时就在工地的饭堂,有时也跑到镇上的大排档去。
本书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江门区域实体书销售由江门日报社代理联系人:李女士
联系电话:1390288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