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地下700米“仰望星空”
公共资源交易“不用跑”
传播侨乡文化 讲好开平故事
以“匠心”育“酱香”
雨水暂歇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8 月 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迎来首批“宇宙外交官”
在地下700米“仰望星空”

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实验大厅,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们步入直径35米的球形探测器核心区,聆听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研学导师赖茵茵讲述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故事。

    8月3日,由开平市科协、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联合打造的“地下700米:宇宙外交官启航计划”科普研学课堂正式开讲。30名来自开平市风采实验学校的初中学子化身“宇宙外交官”,在科普研学助教的带领下走进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在“科研实景沉浸+探究任务驱动”模式中探索中微子奥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淑珩

    深入地下700米

    聆听实验室建设故事

    活动中,学生们在科普研学助教的带领下乘坐轨道车穿越1266米斜井隧道,实地了解隧道内管道功能,并探讨如何在坚硬的花岗岩层开凿如此庞大的地下空间。“为什么实验室要建在地下700米?”“岩石是如何抵御宇宙射线的?”大家兴致盎然地聆听科普研学助教的讲解并不时发问。

    到达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实验大厅后,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花岗岩的防御优势。“我们通过页岩与花岗岩的对比实验,了解到花岗岩高硬度、低渗透性、稳定性好的特性,非常适合建设深地实验室,明白了实验室建在地下700米与屏蔽宇宙射线有关。”学生黄睿骏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在“防静电铠甲的科学秘密”实验中,学生们认识了加入导电纤维的防静电无尘布通过减少摩擦、导出电荷、物理阻尘三重机制实现防护的静电控制原理。

    在研学过程中,学生们还步入直径35米的球形探测器核心区,聆听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研学导师赖茵茵讲述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故事,直观感受科学的严谨、科技的伟力和科研的不易。

    科学家寄语

    对宇宙万物保持好奇心

    此次研学之旅,学生们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门中微子实验首席科学家王贻芳等一众为实验室建设付出巨大心血、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们的亲笔信。学生们将亲笔信视若珍宝,认真看着科学家们的留言,感触良多。“这次研学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科学家们的坚持与付出。”学生梁恒欣说。

    在结营仪式上,学生成功“追星”,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李小男以自身科研经历为例,将深奥的科学研究比作日常学习,强调两者都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和发自内心的热爱。“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心和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勇敢追梦。”李小男鼓励大家。在聆听李小男的分享后,学生们怀着对科学家的敬意写下回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科学的思考与追求真理的决心。

    开平市风采实验学校副校长梁爱贤表示:“在研学过程中,学生们明白了用数据说话的重要性,感受到了科学家的坚守与热爱,希望活动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引领学生们带着好奇心、严谨心和传承心,把收获的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成为有科学素养和家国情怀的‘宇宙外交官’。”

    “此次研学活动实现了‘研旅’融合,将深奥的中微子科学转化为可沉浸体验、主动探究的‘宇宙外交官启航计划’实践,是开平市科协试行的首个面向初中阶段学生的科普研学课程,标志着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迈出重要的一步。”开平市科协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地下700米:宇宙外交官启航计划”科普研学课堂将作为常态化科普研学项目持续为青少年打开粒子物理的玄妙之门,希望更多青少年通过研学活动感受深入地下700米“仰望星空”的独特体验,学习前沿的物理、科学、地理等知识,领悟科学家精神,在心中点燃探索未知、勇攀科学高峰的火种,未来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力量。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