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六点,赤水镇的山塘边已泛起层层涟漪。上万只羽毛油亮的麻鸭扑棱着翅膀跃入水中,此起彼伏的鸭叫声与远处的鸟鸣交织。这场每日上演的“晨曲”,正是赤水镇麻鸭产业兴旺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赤水镇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以一只麻鸭为起点,构建起集种鸭繁育、生态养殖、饲料供应、肉禽屠宰、蛋品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生态赋能、产业筑基、品牌引领、富民强镇”的乡村振兴之路,不起眼的水禽成为撬动5亿元年产值的“致富鸭”。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
生态赋能
麻鸭产业扎根乡土
“这里的水清得能瞧见水底的鹅卵石。我们在赤水镇养麻鸭,靠的就是好山好水。”站在自家鸭棚前,开平市老丁家禽饲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韩峰笑着说。
在赤水镇副镇长钟广松看来,这份“老天爷的馈赠”是发展水禽养殖的核心竞争力。“从地理条件看,赤水镇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超2000毫米,加上沙质土壤渗水快、透气性强,能减少鸭群病害,是麻鸭的天然生长宝地。”他指着镇域地图解释道,赤水镇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山塘水库,为麻鸭提供了天然栖息地。
在开平市老丁家禽饲养场,记者看到了上万只羽毛油亮的麻鸭,有的成群结队在岸边踱步,有的扎堆在山塘里畅游嬉戏。“这里的麻鸭吃的是天然草料,喝的是山泉水,肉质紧实、风味独特,供不应求。”丁韩峰指着水中嬉戏的麻鸭介绍道。
“20世纪80年代起,周边乡镇就有人专门来买鸭子,说炖汤不腥、炒菜喷香。”开平市麻鸭产业协会会长、赤水镇卤至深禽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樊劲松回忆道,不过,当时散户养殖不成规模,鸭子也卖不出好价钱。
“赤水麻鸭”是开平市传统特色优势农产品。作为广东省麻鸭养殖核心产区,赤水镇的麻鸭产业已有数十年发展历史。过去,农户多以家庭散养为主,规模小、效益低。赤水镇政府将麻鸭养殖列为“一镇一业”重点工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资金补贴等方式,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如今,全镇蛋鸭存栏量稳定在200万羽,年产鸭蛋3.5万吨,带动超千户农户参与养殖,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
“群众有基础,生态有优势,缺的是把‘小散乱’拧成‘一股绳’的抓手。”钟广松说,赤水镇将通过出台麻鸭养殖产业发展规划,从用地审批、资金扶持、技术培训三方面发力,吸引浙江养殖大户与本地农户合作。
聚力破局
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过去养殖户各自为战,销路不稳、技术滞后,抗风险能力弱。”樊劲松坦言。为破解这一难题,2025年6月,赤水镇牵头成立开平市麻鸭产业协会,整合养殖、加工、销售等上下游200多家企业及农户资源,推动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开平市麻鸭产业协会成立后,迅速推动多项合作落地:与开平市供销社共建冷链物流网络,解决农产品“最先一公里”保鲜难题;引入浙江缙云县麻鸭养殖专家团队,推广生态养殖技术;联合金融机构提供5亿元授信额度,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此外,该协会还推动“赤水麻鸭”品牌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
如今,丁韩峰经常给合作社成员讲解麻鸭病害防治技术。“以前养鸭技术不高,导致收益不高,加入协会后,技术有人指导,鸭蛋不愁销路,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收入也涨了。”丁韩峰笑着告诉记者。
“之前比较零散,现在大家集中起来,更方便沟通交流,更便于以后的发展。”樊劲松表示,开平市麻鸭产业协会的成立,有效破解养殖分散、产销对接不畅等问题,助力充分释放产业规模与效益潜力。
发展深加工
铺就富民强镇路
在江门市军叶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自动分拣设备精准区分蛋品大小、重量,工人则在清洗、装箱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近年来,赤水镇依托麻鸭养殖传统优势,锚定“精深加工”做文章,推动多家鸭蛋加工企业引入智能化生产线。
“我们守着制作咸蛋、皮蛋的‘老底子’,要做出‘新文章’。”江门市军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利标介绍,企业通过引入智能化生产线,新鲜鸭蛋经自动重量分级、裂纹检测后,精准分流至咸鸭蛋、皮蛋、咸蛋黄等加工线,30天古法腌制工艺与现代技术“碰撞”,既留住了风味,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前靠人工挑蛋,一天最多处理几千枚,现在一条线就能轻松应对几万枚。同时,智能化设备让原料利用率提升近20%。”广东回首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施南说。
产业链的顺畅运转,离不开“公司+农户”的紧密联结。农户不用愁销路,企业也能稳定获得生产原料。
据了解,广东回首食品有限公司将服务延伸至养殖端,派技术员手把手教农户控水质、调饲料,带动村民利用鱼塘、闲地发展麻鸭养殖。如今,赤水镇已有不少农户靠着养鸭、供蛋增收,“以前卖鸭蛋要看收购商脸色,现在签了订单,一年下来多挣几千块不成问题。”赤水镇养殖户司徒伯笑着说。
产业兴了,就业岗位也跟着多了。在赤水镇的鸭蛋加工企业里,80%的员工是周边的村民。“上班时间灵活,农忙时请假也方便,既能照顾家庭,每月还能拿到工资。”江门市军叶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李姨说,“家门口”的岗位让她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2022年,赤水禽蛋制品、赤水麻鸭入选“赤水优品”首批名录,镇级行政区品牌的加持,让赤水镇的鸭蛋制品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客户认这个牌子,我们生产也更注重规范,形成良性循环。”施南说。
养殖链提供稳定原料,加工链提升产品价值,销售链拓宽市场渠道,“三链融合”让麻鸭产业成了富民强镇的“金疙瘩”。“一只麻鸭串起千家万户,这是绿水青山的馈赠,更是创新发展的答卷。”钟广松表示,赤水镇将继续推动企业深化精深加工,研发高附加值产品,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从麻鸭养殖到蛋品精深加工,赤水镇正以一只麻鸭为起点,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