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助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智技能现场教学……为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和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助力“双百行动”,暑假以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门职院”)组织发动3652名学生,组建302支队伍,奔赴开平、鹤山、新会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在县域科技服务、乡村公共服务、乡村规划建设、文化创意和保育等领域中,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基层群众。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吕中言
通讯员 张超杰
技术创新 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售
暑假以来,江门职院多支队伍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助力地方特色产业焕发新生机。在鹤山市沙坪街道坡山村,“鹤韵山乡·品旅同行”突击队用心打造特色农产品展销直播间,推广鹤山温三爷陈皮牛肉丸制作工艺,用直播“流量”撬动富民“增量”。
在开平市苍城镇,“天星之梦”实践团开展电商直播助农活动,推广潭碧冬瓜等“苍城优品”,吸引近2万人次观看,销售额近5000元。直播结束后,实践团的学生们还创新提出“冬瓜奶茶”深加工方案,并设计专属IP形象,获当地政府采纳应用。而在龙胜镇,“助农为乐”实践团运用AI技术,为当地农产品生成特色包装方案,并通过“龙胜优品”直播间,利用AI数字人直播技术,实现24小时“云端”销售。
在鹤山市鹤城镇,“低碳生态科技”实践团携自主研发的高性能低碳生态混凝土技术,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与当地政府、企业共同研讨生态停车场透水铺装、水岸边坡治理方案,达成共建产学研平台的合作意向,致力打造“水美乡村”典范。
深入一线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与此同时,江门职院各实践团深入一线挖掘侨乡文脉,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其中,为侨服务队赴台山市端芬镇,以“梅家大院商号里的家国往事”为主题,广泛收集口述史料与地方文献,通过文字、音频、话剧等形式,建立侨乡文化资料库,供当地政府日后使用。
在蓬江区丽苑社区,江门职院学生开展“童声传古韵,指尖守工艺”活动,教授“蓬江童谣”手势舞、组织扎染体验、简化新会葵扇制作工艺,吸引多名青少年参与,累计制作50多件作品。“此次活动深化了校地合作,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社区,也丰富了社区青少年假期生活。”丽苑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云邑青筑·文化创意突击队则走访新会区双水镇龙脊村,系统记录祠堂、蚝壳屋等建筑景观风貌,并在陈大羽公鸡艺术馆搭建直播间带领网友“云游”艺术空间,探索乡土文化年轻化传播路径。
心系民生 将惠民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江门职院学子还积极将惠民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筑梦助学先锋队走进台山市赤溪镇,通过“1+4+N”模式,围绕“不让一个学生因困失学”目标,通过设点咨询、入户走访、方言宣讲、实地调研的方式,精准传递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深入多户特殊困难家庭送温暖。
在蓬江区杜阮镇,柑普如饴实践队开展凉瓜产业“五维体验”,系统梳理文化脉络,走街串巷调研市场需求,创新研发凉瓜毛巾卷、曲奇等产品,并发挥专业特长为当地农产品设计主题海报,提升品牌形象。
此外,“数智青年赋能侨乡红”实践团走进开平市各街道,协助培训基层宣讲员,提升他们的数字化创作能力,还制作5个展现“百千万工程”成效的宣讲微视频。
“这个暑假,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服务社会,在服务‘百千万工程’的广阔天地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智慧。未来,学校将发动更多学生参加类似的活动。”江门职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