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大力量浇灌百年绿意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5 年 8 月 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大力量浇灌百年绿意
开平创新实践保护古树名木
大沙镇在人大代表推动下,为见血封喉树制订专项保护方案,建立古树“健康台账”。
开平市人大常委会实地调研督导关于见血封喉古树的重点建议办理落实情况。
在人大监督推动下,开平市368棵古树全部登记在册,挂上保护牌。

    在开平市大沙镇群联江湾村的密林深处,一株340余年树龄的见血封喉树静静矗立。它高达30余米,树干粗壮得需三人合抱,树身布满苍劲的纹路,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它是开平最高的古树名木,其独特的毒性与稀缺性,让它成为当地人口中的“树中瑰宝”。

    而在蚬冈镇,牛过塘古树公园的13株树龄达百年以上的樟树林荫如盖,让这里成为网红露营打卡地。80岁的村民周伯轻抚着树干,喃喃自语:“这些树能保住,多亏了人大代表们啊。”在这片占地0.6公顷(9.3亩)的古树群里,13株百年樟树与1株枫香树静静矗立,它们不仅是开平市三级保护古树,更是人大力量推动绿美生态保护的生动见证。

    从见血封喉树的“孤木成宝”到樟树林的“群落繁茂”,开平市的古树保护之路,体现了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担当与智慧。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一线调研

    探寻古树“生存密码”

    “这棵树要多加照看,不能掉以轻心!”开平市人大代表李翠萍多次到大沙镇群联江湾村,为见血封喉树进行“体检”,并嘱托村委会干部及相关工作人员。她仔细观察树干的每一处细节,身旁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树高、冠幅、生长势等数据——这是她推动古树保护的“第一手资料”。

    李翠萍与见血封喉树的结缘,始于一次人大代表视察活动。当时,村民反映“村子里有棵古树,有几百年历史了”,她马上组织专业人员前往勘察,深挖这棵古树的历史与价值。“古树名木是‘活化石’,每一棵都承载着独特的生态与文化价值。”为此,她提交了《关于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的建议》,被列为开平市重点督办建议,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

    这份建议的背后,是人大代表们历时三个月的深入调研。他们走遍大沙镇的山岗村落,用皮尺丈量树围,用相机记录长势,甚至走访七八十岁的老人收集古树传说。“有位老人回忆,这棵见血封喉树的种子是清代华侨从南洋带回来的,当年种下后,还用来驱赶野兽。”李翠萍说,“保护古树,既要懂得科学施策,也要留住文化记忆。”

    探索实践

    织密保护“制度网络”

    走进蚬冈镇牛过塘古树公园,“两廊两亭两点”的人大元素格外醒目:代表学法长廊里,《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被制成图文展板;民意亭的留言本上,村民建议“增加古树科普牌”的字迹清晰可见;宪法宣誓点前,新当选的镇人大代表正庄严宣誓。这个开平市首个“人大主题公园”,也是江门市级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是制度创新保护古树的生动实践。

    “我们在公园融入人大元素,就是要让保护古树从‘良心活’变成‘制度活’。”蚬冈镇人大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蚬冈镇,人大代表要当好“三员”:一是当好宣传员,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和人大主题公园等平台推动代表进站入网格,向群众传播生态文化,传递绿色能量,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当好示范员,积极参与古树保护的实践活动,通过定期查看古树生长情况,记录并反馈古树的生长状态,及时提交意见建议。三是当好监督员,认真学习生态环境、古树保护等相关知识,督促构建全覆盖、网格化的森林资源立体监管体系,让古树“老有所养,老有所护”。

    这些制度在牛过塘古树群的保护中成效显著。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堤岸加固”建议,蚬冈镇镇政府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实施抛石护岸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三次否决不符合古树保护要求的施工方案。如今,加固后的堤岸稳固如磐,古树根系土壤含水量较之前提升40%。

    在大沙镇,制度创新聚焦见血封喉树的特殊性。人大代表梁佩雪在2025年提出《关于加大保护古树名木工作力度的建议》,专门强调“对珍稀古树实行特别管护”。这份建议推动林业部门出台《见血封喉树保护专项方案》:划定保护红线、建立月度“体检”机制、设置专业防护设施。

    如今,管护员每周巡查的记录表上,详细记录着养护内容,末尾还有管护员和人大代表的双重签名。这种“双签字”制度,是大沙镇人大根据代表建议创新的监督方式,确保管护责任落到实处。

    为避免制度“空转”,开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及人大工作人员学习《江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并创新开展“代表问效”活动,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对林业部门进行专题询问。人大代表们针对古树名木保护中出现的问题穷追不舍,最终推动林业、财政等部门不断完善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监督发力

    筑牢绿色“防护屏障”

    “这棵樟树的树洞修补材料不合格,必须更换!”在一次蚬冈镇人大组织的古树保护“回头看”视察活动中,有代表发现了古树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并严肃指出。现场的林业技术员当即承诺:“三天内改用透气性更好的生态材料。”这种“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复查验收”的监督闭环,已成为开平市人大保护古树的“标准流程”。

    监督的针对性体现在精准发力上。针对牛过塘古树群游客增多带来的压力,镇人大连续三年开展“公园管理专项监督”,推动出台《古树公园游客守则》,规定“禁止使用明火”等条款。人大代表们还创新“三查法”:日常巡查看外观、季度检查查台账、年度督查评成效。

    “监督不是挑刺,而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这是人大代表们常说的一句话。

    绿美共赢

    提升古树“生态价值”

    在蚬冈镇人大的建议下,牛过塘古树公园正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我们计划盘活闲置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古树营地文旅项目,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该镇东和村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大沙镇则聚焦见血封喉树的“科普价值”。开平市人大代表梁佩雪提出“建设见血封喉树主题公园”的建议后,镇人大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开平市林业局拟在大沙镇群联江湾村建设古树公园,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这种绿美效益正在向全域扩散。开平市人大推动古树保护与生态建设结合,通过古树保护促进全域生态与经济发展。

    开平市林业局的数据显示,在人大监督推动下,开平市368棵古树全部实现登记在册,挂上保护牌。这些古树不仅是生态遗产,更是精神纽带,在人大代表的守护下,在制度创新的滋养中,将长青永续,见证开平更加美好的明天。

    ★他山之石

    东莞市

    保护“绿色不动产” 留住绿美乡愁

    东莞市桥头镇创新采用“寻访、宣讲、视察、监督”四部曲,组织人大代表察看420年榕树、201年山蒲桃等古树,结合“百千万工程”建议扩大保护范围,联动古村落活化;横沥镇人大代表深入田饶步村,围绕古树生长、管养等问题针对性意见;清溪镇人大开展《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执法检查,监督润楠木群落建档、养护等工作。同时,桥头镇人大代表在接访中宣讲古树知识、派发保护手册,以执法检查普及法规,让“依法护树”理念深入人心。

    桥头镇的47株古树虽实现100%覆盖保护,但存在护林员缺情怀、简介牌过高问题。有人大代表建议通过动员“古树下长大的群众”加入志愿队伍、编印故事、发放简介小册子等方式,深挖古树及古树周边故事,提炼亮点,加大宣传,培养青少年古树保护意识。同时,推动与文旅、科普融合,实现效益双赢。

    同时,还有人大代表建议,在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中要主动“避让古树”,建古树公园、抢救濒危植株;也有人大代表提醒,关注路面硬底化对古树的影响,呼吁职能部门加强指导实现生态保护与城乡发展的和谐统一。

    珠海市

    “一书三单”让古树有“依靠”

    珠海市将1658株古树名木保护融入林长制以及绿美珠海生态建设考核体系,借助林长制“一书三单”机制,让每一株古树都有坚实的“责任依靠”。同时,启动《珠海经济特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编制工作,配套出台管护办法、养护技术指南、健康监测指南及应急预案等文件,从日常管护到应急处理等各环节进行规范,保障古树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此外,联合公检法构建林长+警长+检察长+院长“四长联动”协作机制,整合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检察监督与审判监督力量,形成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从源头上遏制破坏行为,守护古树安全。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高位视频监控等先进技术,打造绿美生态建设监测平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评价体系,尤其对一级古树和名木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实时掌握古树生长状况,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让古树保护监管更高效、更精准。

    同时,将古树数据接入国土空间管理平台,在工程项目审批中依据该数据最大限度避让古树。针对不同古树生长状况,制订个性化管护技术方案。

    在保护利用方面,珠海市打造了7条林旅融合绿美游线,让市民在游玩中感受古树魅力。创作12首绿美歌曲并进行推广,开展古树名木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通过多元宣传形式激发公众保护热情,让保护古树成为社会共识。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