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游客把“侨乡记忆”带向世界
向着梦想全力进发
赋能地方文化振兴
侨乡文学魅力“出圈”
点燃乡村学子学习热情
“小战士”接受多重挑战
坐上铛铛车“1元游台山”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8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南师范大学实践团深耕台山
赋能地方文化振兴

    江门日报讯 (记者/李嘉敏)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侨乡惟志”实践团来到台山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是该校实践团第八年走进台山。实践团通过课程创新、沉浸式教育、田野调研三维联动,为侨乡文化振兴注入鲜活力量,开辟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发展新路径。

    在台山市华侨中学,实践团以“侨脉”为核心,构建系统化、沉浸式特色课程体系,让侨批、非遗、广东音乐、台山排球等元素成为课堂主题,让师生深度感受侨乡文化。在侨批写作课上,学生临摹侨批,用传统格式书写家书,在笔墨间感悟华侨的家国情怀;在非遗实践课上,脸谱绘制、飘色制作等技艺走出博物馆,成为学生可触摸的文化载体;音乐改编课引导学生挖掘侨乡民谣中的“侨”元素,让传统曲调焕发新“声”;排球实训课结合台山“排球之乡”历史,讲述华侨引入排球运动、以体育凝聚社群的故事,让运动活力与侨乡精神同频共振。据悉,8年来,实践团累计开发课程超100门,其中90%聚焦侨乡文化,年均更新率达60%,推动学生从“知道侨乡”到“理解侨乡”再到“热爱侨乡”。

    为激活侨乡红色记忆,今年,实践团创新打造沉浸式历史“剧本杀”,台山市华侨中学40余名学生化身商号老板等角色参与其中,围绕“华胜商号老板遇害案”展开推理,通过侨批中的明矾防潮线索、加密侨汇信息等元素,还原华侨“以侨汇助抗战”的历史场景。当“商号老板为掩护侨汇运输而牺牲”的真相揭开时,书本中“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抽象叙事变得立体可感。

    在课堂之外,实践团以脚步丈量侨乡。实践团在台山市档案馆挖掘华侨陈宜禧“实业兴邦”的史料,在骑楼老街记录雕花窗棂、商号牌匾的岁月印记,这些一手资料更推动青年学子从“文化学习者”转变为“文化记录者”。

    “支教不仅是传递知识,更应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实践团相关负责人表示,8年来,团队以“侨”为桥,从课程创新到沉浸式教育,从田野调研到文化记录,让侨乡文脉在青春力量中焕发活力。

    台山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文化根脉中深嵌着华侨爱国、创业、奉献的精神基因。华南师范大学“侨乡惟志”实践团自2018年起持续深耕台山,以“教育+文化+实践”模式,积极探索高校与地方文化共建的特色路径,成为高校服务地方文化振兴的生动样本。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