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侨都·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习任务群下的语文教学探索
如何利用AI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实践探究
精准对接成长需求 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8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利用AI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随着数字化教育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全新活力。立足统编版小学高年级教材,笔者在长期教学中摸索出“智能引导—实践体验—多元评价”融合模式,将AI技术深度融入文本解读、表达应用与文化感悟全过程,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稳步提升。

    蓬江区紫茶丰雅小学 邓瑞琴

    生成多视角评论

    在《草船借箭》教学中,笔者围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核心要素,引导学生借助AI生成的“三国军事谋略对比图”,沿“起因—准备—实施”的脉络,清晰梳理课文逻辑。课堂上,学生根据文本细节模拟诸葛亮思维推演、周瑜“军中缺箭”的试探言语、曹操“雾大不出兵”的谨慎表现,生成多视角评论,展现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金字塔》单元聚焦“了解课文介绍的事物,体会说明文的表达特点”,AI技术使抽象说明方法可触可感——高清全景图片分层展现金字塔构造,同步生成的“建筑数据与说明语言对应表”中,“最大的金字塔高146米”与“相当于40层高的现代摩天大楼”形成直观对照,清晰标注列数字、作比较的表达效果。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紧扣“体会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通过AI技术,“船夫驾船如履平地”等语句被拆解为“挤、穿、拐”等动词序列与对应场景画面,生动展现动态描写之妙。

    让文化传承与语言学习相得益彰

    《牧场之国》单元以“感受异国文化,体会景物描写的韵味”为指引,AI技术搭建起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平台——配置荷兰牧场与中国草原实景图,提取文本中“宁静的绿”“骏马飞驰”等关键词形成对比表。在比较中,学生可以发现“风车吱呀转动”与“蒙古包炊烟袅袅”虽场景迥异,但却都以动态细节衬托环境宁静。制作“世界农牧文明时空轴”时,孩子们主动引用课文语句阐释“不同文化的诗意表达”,对景物描写与文化内涵的理解愈发深刻。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单元则围绕“搜集资料,介绍一处世界文化遗产”,AI技术让文化传承与语言学习相得益彰。通过文本信息与三维模型的结合,帮助学生梳理出“建筑特点—文化内涵—说明方法”的清晰逻辑链。

    让学习效果评估更具导向性

    《慈母情深》单元紧扣“体会深沉的母爱,感受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AI评价系统使学习效果评估更具导向性。预习阶段,引导学生对“母亲龟裂的手”“凑钱时的动作”等细节进行标注;课堂讨论中,观察学生的发言是否关注“我”从“得意于夸奖”到“心疼母亲”的情感变化;在写作评价中,一位学生描写“妈妈把肉埋在我碗底却谎称不爱吃”的片段,因精准呼应课文“以小事显真情”的表达逻辑,获得“情感真挚、方法得当”的评价。

    《古人谈读书》单元围绕“理解文言文大意,体会古人读书的智慧”,AI技术助力构建立体评价维度。在文言词句翻译环节,引导学生比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释义与注释的契合度;在感悟提炼中,分析学生能否从“读书有三到”中提炼“专心致志”的核心启示;在实践评价中,一位学生在写反思日记时结合“心到最急”剖析自身阅读习惯,被评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实践表明,人工智能赋能语文教学,还是要回归语言本质:让技术成为文本解读的“放大镜”、思维训练的“脚手架”、语言实践的“试金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