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乏力、反复感冒发烧、莫名淤青……这些小毛病常被归咎于“太累了”或“年纪大了”,因而草草应对。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血液病科主任吴建伟提醒,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很可能是身体拉响的“红色警报”,背后潜藏着血液系统的危机。血液如同生命的河流,而河流出现异常,血液病便会悄然而至,威胁健康与生命。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余敏贞 陈智敏 刘森
A
不可忽视这些关键信号
“很多人对血液病了解不多,不知道出现症状该看什么科。”吴建伟解释,血液病是主要累及血液系统的疾病,涵盖骨髓、淋巴、肝、脾等造血或免疫器官,常以贫血、出血、发热、黄疸、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为特征。“血液承担着运输氧气、营养,以及免疫防御、凝血止血等维系生命的核心功能,一旦血液系统出问题,影响必然是全身性的。”
那么,出现哪些情况必须警惕血液病,及时到血液病科就诊?吴建伟总结了以下关键信号。
血常规报告亮“红灯”是重要预警。当血常规检查出现持续性的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或白细胞异常增减,且无法用常见疾病解释时,就要警惕血液病的可能。吴建伟特别强调,贫血尤其被大众轻视。很多女性觉得贫血很正常,甚至不将其当回事。“贫血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是一种症候群,也是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
异常出血不容忽视。比如,轻微磕碰就出现大片淤青,牙龈或鼻腔频繁出血,伤口难以止血等情况,都可能与血液系统异常相关。
肝、脾、淋巴结肿大需高度关注。脾大常见于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淋巴结肿大则常见于淋巴瘤。
发热不退是血液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会导致白细胞减少,使机体防御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感染,进而导致发热。
全身性综合征的连锁反应也需警惕。吴建伟提醒,不明原因的极度乏力、反复感染、骨痛、胸痛等症状,这些症状虽非血液病独有,但常常是血液肿瘤(如白血病、骨髓瘤)或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早期表现。
B
血液病种类繁多且复杂
吴建伟表示,导致血液病的因素多种多样,每种血液病的发病机制都不完全一致。“血液病的种类繁多且复杂。”
吴建伟介绍,一般来说,血液病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红细胞疾病,如各类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此外还有红细胞增多症等。二是白细胞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等。除此之外,还有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恶性淋巴瘤等。三是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小板异常和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疾病,如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四是其他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等。
“其中,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被称为血液系统的三大恶性肿瘤。”吴建伟表示,“但随着医学发展,即使是这些曾经的‘绝症’,通过规范、精准、个体化的治疗,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并非所有血液病都是恶性的,一些良性疾病通常可以通过治疗完全治愈。
C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治疗血液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吴建伟表示,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血液病科深度践行“中西医结合”的诊疗理念,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西医技术有机融合,在多种血液病治疗上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血小板减少症、老年髓系肿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他分享了三个临床案例。
2019年,12岁的小岑(化名)确诊 ITP(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在当地医院治疗时,依赖激素维持血小板水平。然而,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和病情反复一直困扰着他,2021年、2022年多次因感染、血小板骤降住院。2023年,小岑突发严重鼻出血,前往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就诊,入院时血小板指数极低。该院血液病科团队果断采用升血小板药物快速提升血小板指数,同时联合中药治疗,以“犀角地黄汤”凉血散瘀,配合科室自研的“怡癜饮”健脾补肾。待急性出血风险解除出院后,小岑坚持中药调理。随访显示,他停用激素后血小板仍稳定在正常范围,还摆脱了“激素面容”。
李阿伯在2024年被确诊为高危型急性髓系白血病,在外院接受两次强效化疗后病情虽得到缓解,但出现了严重骨髓抑制、肺部感染、肛周脓肿甚至败血症,一度需要气管插管抢救。2024年12月转至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时,尽管病情已缓解,但他的体质极度虚弱。吴建伟精心设计后续巩固治疗方案,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化疗,辅以其他药物支持免疫重建。治疗全程融入中医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扶正抗癌等理念,减轻治疗毒性,提升患者耐受力。
71岁的钟叔十年前确诊多发性骨髓瘤,这是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当时患者生存期普遍较短。他接受了规范的西医治疗,包括诱导化疗甚至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终将面临复发困境。”在漫长的维持治疗阶段,吴建伟为其量身定制中药方案:化疗期间以“减毒增效”为原则,减轻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维持期则以“健脾温阳、益肾活血、解毒抗癌”为主。在中西医结合的保驾护航下,该患者生存期已超十年,创造了生命奇迹。
吴建伟表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会根据患者不同体质、不同疾病阶段、不同治疗反应动态调整中药处方,与西医标准化方案形成互补,实现个体化精准医疗,这也为越来越多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
医学指导
吴建伟: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雏鹰计划中医临床青年人才(第一期)。擅长中医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治疗,把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骨髓移植、化疗、靶向、细胞治疗等手段相结合,运用于血液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及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医生建议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就像血液的‘体检报告’,各项数值的波动都会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吴建伟建议,市民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若患有慢性病或正在服用可能影响血液指标的药物,检查频率应遵循医嘱增加。
吴建伟表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及形态异常,可能是贫血的预警信号。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时,可能提示身体正在对抗感染或炎症;如果白细胞数量异常减少,可能提示骨髓功能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异常增多可能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有关,而血小板异常减少则可能是恶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征兆。
吴建伟提醒,血常规检查中的异常变化是血液病的重要预警信号。当发现血常规异常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