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侨都·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载支教助力侨乡教育
我市59人入选
我市19件作品上榜
到古井镇送“健康礼包”
江门一中2人获评“创新之星”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8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职院“薪火乡传”服务队走进基层
十载支教助力侨乡教育

队员对学生进行辅导。
队员们和学生其乐融融。

    2025年暑假,蝉鸣如织。近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门职院”)“薪火乡传”服务队师生队员们的身影出现在开平市苍城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这是他们坚持走进侨乡一线支教的第十个年头。

    从2015年暑假走进新会区天马小学支教开始,10年时间里,支教成了“薪火乡传”服务队队员们每年的“必修课”。据统计,他们已先后走进7所基层学校,面向3000多名儿童开展支教。队员们还被基层学校师生和家长称为“教育候鸟”。

    文/图 吕中言 翁沃光

    谭金杏 江职宣

    A

    十年坚守 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0000小时

    2015年暑假,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朴素热忱,江门职院“薪火乡传”服务队的10多名师生走进新会区天马小学,开启了“第一课”。十年间,这支队伍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发展壮大为拥有多支分队的燎原之势,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0000小时。

    “我们像候鸟,但比候鸟更执着。”江门职院“薪火乡传”服务队现任队长郑同学轻抚着那本写满日程的笔记本说道。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服务队支教的轨迹:早上迎接孩子,组织早读,授课教学,放学护送,集体开伙,夜晚例会,挑灯备课……有时忙碌至深夜两三点,但队员们无人退缩。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融入乡村生活,将党史学习教育、经典文化诵读、独具魅力的侨乡乡土文化等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

    江门职院“薪火乡传”服务队的价值,不只是陪伴与授课,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双向奔赴”教育实验,探索赋能乡村教育、激活乡土文化的新路径。在开平市苍城镇中心小学的“我和2035有个约”主题课上,孩子们经过教育后,用心写下《十年之约》,字里行间流淌着朴素的爱国情怀。在新会区大泽镇吕金铨学校开展的“乡土迹忆”活动中,学生们化身小小探索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挖掘侨乡特色建筑背后尘封的红色历史与动人故事。

    江门职院“薪火乡传”服务队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调研—赋能—传播”的循环模式——深入乡村调研需求,精准设计课程内容,鼓励和培养学生成为自信的“文化小传人”。同时,积极联动高校资源,搭建起坚实的“乡村—高校”支持平台。该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服务的深度和可持续性,还让乡村儿童从文化的接受者转变为自信的传承者。

    B

    硕果累累 彰显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10年坚守,源于心与心的温暖回响。江门职院“薪火乡传”服务队2016级队长罗同学珍藏着一张泛黄的纸条。那是新会区大泽镇一名学生在她结束支教时偷偷塞给她的,上面写着:“姐姐,你们来的每一天,感觉学校的铃声响得都比平时好听,你们身上那抹鲜艳的‘红马甲’,如同年画里喜庆的颜色,点亮了原本有些清冷的教室。”一个又一个动人瞬间,如同不灭的星火,持续温暖并照亮着队员们前行的路。

    支教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队员们的就业观。十年来,一批又一批队员带着“薪火乡传”的烙印离开校园,在不同职业领域发光发热,有的队员在毕业后参军,退伍后又成为守护一方安宁的人民警察;有队员通过“乡教计划”“三支一扶”等投身基层,成为人民教师,继续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有队员在新媒体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人气博主……

    十年深耕,硕果累累。江门职院“薪火乡传”服务队荣誉满载:2021年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并多次荣膺省级重点团队、优秀团队称号;收获江门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大赛市级示范项目等荣誉;在广东省“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两次获得立项资助。他们的事迹多次被刊登在《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平台。

    “展望未来,在‘百千万工程’和‘双百行动’深入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江门职院‘薪火乡传’服务队将继续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用爱心与智慧为乡村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江门职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