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近日,记者从新会区水利部门获悉,目前,新会区农村供水“三同五化”(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改造提升工作进展顺利,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老旧农村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加快推进,有效改善供水“跑滴冒漏”现象。全区水厂均已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与城区水质达标率相当,初步形成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新格局,45万农村群众实现从“喝上水”变为“喝好水”。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统筹推进
探索“县域统管”
改善农村饮用水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一直是新会区民生工作的重点内容。早在2017年,新会区就印发《新会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
2022年,新会区被确定为广东省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示范县。为扎实推进农村供水工作,新会区坚持高位引领,成立新会区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江门市新会区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开展城镇供水设施增效扩容、旧有管网改造和智慧化供水建设,推进农村供水设施进一步改善。
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基础上,新会区积极探索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制定并印发《新会区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实施方案》,明确由新会公用集团对全区14宗集中供水工程实行统管。新会公用集团根据方案要求,有序开展供水设施升级改造城乡管网改造、强化农村供水设施管护机制等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供水质量。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投入超10.3亿元,高标准推进鑫源水厂升级改造工程、万亩水厂升级改造工程以及各镇级水厂维修养护建设,另投入1.48亿元实施供水设施升级改造157宗。通过实施供水设施增效扩容和管网升级改造,新会农村地区供水水质、水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农村供水统一调度能力得到提高,为统管单位开展优质供水全覆盖奠定坚实基础。
“自从家里通了自来水,水质好了,随用随有,再也不用担心供不上水,幸福感更强了。”司前镇山顶村去年全面更新了供水设施,村民林伯感受颇深。
科技加持
推动管护智慧化
管网升级是基础,长效管护是关键。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信息化、智慧化服务水平,新会区以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切入口,高标准建成并投用“新会区农村供水智慧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智慧化监管与服务水平。
来到新会公用集团,农村供水管理“一张图”大屏幕尤为醒目,这个专业运维监管平台正是新会区提升农村供水服务水平的“功臣”。据介绍,该平台整合全区10个饮用水源地、14宗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基础数据,形成农村供水管理大图,实现数据共通共享;搭建8大管理模块12项功能,对取水、制水、供水、用水全流程实行动态监测,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水生命全周期数字化管理;依托水文、气象预报信息耦合应用,结合水量预测模型,建设农村供水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为供水工程抗旱保供提供决策支持。
依托各类信息平台,新会区创新打造农村供水“监管+服务”一体化模式,建立移动办公端,实现“口袋中控室”功能,监管单位可随时随地查看农水工程运行状态,并下达指令,提升监管效率。在日常工作中,水务工作人员用一台手机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办公,及时获取并解决用水户诉求,实现听民声、解民忧。
今年,新会区计划进一步完善智慧平台功能,通过在供水管网中加装监测设备,实现管网漏损率在线实时监测,进一步强化农村供水智慧化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