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品格、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情感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在日常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只有充分运用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才能让学生在情感滋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会城城郊小学 陈务娉
营造温馨班级氛围
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温馨的班级氛围能够为情感教育提供良好土壤。班主任需要以两方面为切入点营造这样的班级氛围。
尊重与信任是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想法,相信他们的能力。例如,以前,班里的卫生值日表都由我直接安排,后来,我发现学生对值日分工有不少想法。于是,我召开班会,让大家分组讨论值日方案,最后通过民主投票确定了新的值日表。有个平时调皮的男生提出“按学号轮换更公平”的建议被采纳后,在值日时比以前认真了许多。这种尊重与信任让学生感受到了被重视,从而增强了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
关爱与包容是班级良好氛围的催化剂。班主任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用包容的心态接纳他们的不完美,在他们犯错时给予改正的机会,在他们退缩时给予前进的勇气,让班级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港湾。
开展多元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情感、感悟道理。作为班主任,我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将各类主题活动串联成线,让情感教育在实践中自然流淌。
母亲节的“时光胶囊”活动里,孩子们给十年后的妈妈写信,让亲情在时光约定中变得厚重;班级读书节的课本剧场中,爱表现的小睿主动当旁白,内向的小皓则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演活了鲁肃,同学们明白了“即使不是主角,但我们都很重要”的道理;校园义卖活动中,学生们售卖自己精心制作的葵扇、剪纸、陶艺作品,身体力行地领悟到“付出比得到更快乐”的深意;“我向祖国告白”活动上,同学们用绘画、舞蹈以及歌声表达热爱,让个人情感在集体共鸣中升华为家国情怀……从个人情感到集体意识,从校园生活到社会担当,这些活动构成学生成长的阶梯。
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情感教育合力,是提高情感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一次家访中,小腾的妈妈焦虑地反映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我没有简单要求家长粗暴管教,而是依据“行为置换理论”,建议她与孩子约定“阅读30分钟换15分钟游戏时间”的规则。两周后,家长反馈,孩子不仅玩游戏的时间少了,还养成了睡前阅读的习惯。实践证明,班主任需要成为家校沟通的专业桥梁,既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又从家庭视角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使教育策略更具针对性。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营造温馨和睦的班级氛围、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借助主题活动开展情感教育、加强家校合作以等策略,帮助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