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十分重要。想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做到“勤”字当头。
新会实验小学 冯少辉
勤到班
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班主任勤到班,及时掌握学生的纪律情况,是做好班级工作的保障。
在早读、课间、眼保健操等时间,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是否有迟到、缺勤的情况,看看学生有没有做好值日,及时掌握情况,及时教育。
除了上好课,班主任还要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教育,在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学风。
同学之间出现小摩擦是正常的,发现班里有不良风气时,班主任要及时制止,并联系家长,减少事故风险。
勤“唠叨”
规范教育扎根心底
所谓“唠叨”,就是多跟学生强调班级规范、行为准则、良好学习习惯等。
及时表扬先进、指出问题。哪位同学表现好了,谁进步了,要及时表扬;哪位同学做错事了,和谁闹矛盾了,要及时提出教育。凡是涉及学生的,无论是学习方面的,还是生活方面的,班主任都要关注。同时,“口勤”要做到有的放矢,说到问题上、说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心服口服。
勤示范
当好学生榜样
“话说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班主任要当好学生榜样。
如,对于班规,我不仅要求学生遵守,自己也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我自己在课堂上板书时也做到书写工整、美观;在打扫教室卫生时,我给学生示范怎样拖地、扫地、擦黑板……在榜样的带动下,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行为规范。而且,这样还能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师生友谊。
勤交流
主动与家长沟通
班主任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班主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家长反映孩子进步的地方,或是不良表现,提一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建设性意见,争取家长的配合。同时,在与家长沟通时,班主任要允许存在观念上的差异。
“勤”是当好班主任的一把金钥匙。让我们把“勤”利用好,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