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烈叔在,我们心里就踏实。”这句在开平市赤坎镇居民口中常被提及的话语,道出了当地群众对余国烈的信任。作为开平市赤坎镇平安法治办公室三级主任科员,余国烈自2015年投身基层信访维稳工作以来,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躬身力行解民忧,以诚相待化矛盾。在他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赤坎镇连续多年获评平安开平建设优秀等次,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化解率均达90%以上,2023年11月成功获评江门市基层反走私综合治理示范点。从土地征收的攻坚克难到古镇治理的精细入微,从化解村民纠纷到推进平安建设,他以实干担当书写着基层干部的为民情怀。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实习生 邝欣怡 通讯员 江政法宣
推进重点项目 以诚心破解征收难题
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往往离不开征地拆迁工作的平稳落地。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余国烈主动扛起调解征收矛盾的重任,成为平衡群众诉求与政策落地的关键纽带。
2017年3月,开平市人民政府决定对赤坎镇圩镇范围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实施征收,服务赤坎华侨古镇的整体规划与开发。余国烈是土生土长的赤坎人,时任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的他,深知征收工作牵动着万千群众的心,便主动扛起谈判重任,用耐心细致的沟通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桥梁。“签约后会公开摇号选安置房,不用担心住的问题”“您这房子已成危楼,配合征收是最稳妥的选择”……面对群众的疑虑与担忧,他总是不厌其烦,讲政策、说道理、明算账,让每一位被征收户感受到政策的善意和城市的温度。
在征收工作中,面对各种难题,余国烈从不轻言放弃。他组织专班开展帮扶,针对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最终推动多户居民顺利签约。其中,一位美国华侨的300多平方米骑楼房屋征收事宜,堪称他耐心细致工作的典范。因该华侨在国内无亲朋协助,便委托素未谋面的余国烈代办。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他手把手指导对方整理资料,依法协助该华侨办理委托公证及征收材料认证手续。当50多万元的征收款到账后,余国烈又耗时一年分批次汇至委托人指定海外账户。“这份信任重如泰山,我必须对得起这份托付。”他这样说。
截至2020年底,涉及3981户的赤坎华侨古镇房屋征收工作基本顺利完成,很好地保障了古镇项目的顺利落地。征收工作完成后,余国烈并未止步,而是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针对个别被征收户,他坚持动态跟踪、耐心疏导,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妥善处理了大家的分歧,有效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
红溪村委会东宁村的征地补偿款分配难题,便是他攻坚克难的生动写照。因村民对补偿方案有不同意见,导致方案不能最终确定,补偿款拖欠近5年。2024年,余国烈加入专班后,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促成村民大会顺利召开,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敲定分配方案,让款项顺利发到60多户村民手中。85岁的村民关树本激动地说:“多亏了余主任,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烦恼。”
古镇治理 用智慧构建平安屏障
赤坎华侨古镇的新生繁华背后,离不开精细化的治理支撑。作为综治工作的一线指挥员,余国烈及其同事始终以“标本兼治”的思路,为古镇的有序运营保驾护航。
2023年6月的一个雨天,古镇景区厕所内一位孕妇不慎滑倒受伤,通过12345热线投诉景区警示牌模糊。接到消息后,余国烈第一时间约见当事人稳定情绪,随后推动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及景区管理处开展多方调解,最终促成赔偿协议。更重要的是,他更借此督促景区全面排查整改标识牌,从源头上杜绝类似事故发生,真正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类管理”。
为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赤坎镇平安法治办联合多方力量推动在古镇景区设立“调解点”。赤坎镇党委副书记谭永健表示,面对复杂多元的游客诉求,余国烈善于依托综治中心统筹各方力量,推动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共同参与调处工作,让部门发挥所属职责,更让游客“有地方说话、有平台解忧”,有效及时回应游客呼声。
“每次有旅客、华侨求助,余国烈都是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了解并跟进帮助。”赤坎镇派出所所长黄俊城说,“烈叔富有经验,总会及时联动各职能部门介入处理,真正做到‘中心吹哨,部门联动’,让矛盾能够及时化解”。
面对古镇试运营后激增的游客投诉,余国烈总能带领同事们精准施策。针对交通拥堵、停车混乱等问题,他多次实地走访,组织职能部门与村(居)共同商讨优化方案。推动有关部门完善节假日交通疏导机制、公示停车费用标准等措施,涉文旅相关的投诉量有效减少。他常说:“游客的每一条诉求,都是改进工作的镜子,我们必须照单全收、认真整改。”
在推进古镇治理的同时,余国烈也将平安建设的触角延伸到全镇。作为镇禁毒办主任,他主动复盘工作短板,指导成员单位分工协作,抓实社戒社康人员报到尿检、档案管理及教育就业帮扶。一年间,赤坎镇社区戒毒(康复)报到率和执行率均达100%,先后与3家企业单位签订帮扶协议,帮助2人在资源链接协助上成功就业、帮助3人成功获取摊位创业,为古镇发展筑牢了平安防线。
扎根基层 以脚步丈量民心温度
“每周至少一次下乡,风雨无阻。”这是余国烈给自己定下的规矩。在赤坎镇的村村落落,他的脚步早已踏遍每一寸土地,无论是历史遗留矛盾,还是针头线脑的琐碎纠纷,都被他一一化解。
五龙村委会的鱼塘产权纠纷,曾是压在村委会干部心上的一块巨石。2011年鱼塘产权已明确归村委会,但2014年325国道征地时,征地区域涉及该鱼塘的3亩多土地,部分村民突然主张该土地归自家所有。余国烈接手后,果断调取原始文书,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办召集村民现场调解,用铁证明确产权归属,让这场持续十多年的纠纷彻底画上句号。
“看到烈叔来了,我们就知道矛盾纠纷解决有头绪了。”五龙村委会党支部原副书记吴振兴对烈叔很信服。这份信任,源于余国烈一次次高效化解矛盾的实际行动。
两堡村委会黄屋村村民因修整鱼塘淤泥导致周边村落120多米长的排水沟堵塞,影响村民生产生活。余国烈在收到投诉后,迅速联合职能部门以及相关当事人到现场进行调解,塘主承诺立即修复排水沟,问题在几天内便得到彻底解决,村民的生活工作得以迅速恢复正常。
树溪村有位年迈村民因生活拮据去偷菜,被发现后闹到平安法治办。余国烈没有简单批评教育,而是上门了解老人的生活困境,耐心对老人进行教育,最终老人主动认错。村民建房时工程队与工人的欠薪纠纷、邻里间的宅基地争执……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在他眼中都是关乎群众幸福感的大事。
“烈叔调解有方法,亲和力强,大家都愿意听他的。”红溪村委会治保主任陈炎权道出了大家一致的评价。在红溪村征地款分配僵局中,正是余国烈挨家挨户讲政策、算长远账,才让村民们放下顾虑,促成村民大会顺利召开。面对年轻干部,余国烈总是倾囊相授:“调解要懂政策、有耐心,更要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如今还有3年就要退休的他,已卸任平安法治办公室主任一职,但他退岗不退责,工作激情没有丝毫减弱,烈叔正着力培养年轻人,希望把这份为民服务的责任传承下去。
从军队基建工程兵到基层综治干部,身份在变,但余国烈的初心始终未改。同事们说他“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群众称他为“值得托付的烈叔”。2021年7月,余国烈获得“开平市最美信访干部”荣誉称号。
十年间,赤坎镇的矛盾纠纷量持续下降,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这背后,是余国烈及同事们无数个日夜的奔波忙碌,是他们用行动对“枫桥经验”的生动诠释——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民心凝聚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