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蓬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面提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水平
深化引才引智与招商引资
推动科技与产业协同并进
“社区公益+公司营利”基层治理模式迈入2.0阶段
两面锦旗 十分认可
多措并举构建社区法治新生态
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8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沙街道新增4家社区社会企业,“善邻”品牌迭代升级
“社区公益+公司营利”基层治理模式迈入2.0阶段

社区社会企业将利润按比例反哺社区公益,形成“服务—收益—反哺”的良性循环。图为蓬江区善邻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在象山社区开展银发经济集市活动。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刘淑君 通讯员 袁嘉琪

    继象山社区后,近日,白沙街道甘化、江华、复兴、圩顶4个社区同步举行社区社会企业揭牌仪式。这标志着白沙街道“社区公益+公司营利”基层治理模式正式迈入规模化、特色化的2.0阶段,这也是蓬江区落实全省关于加快发展社区经济工作要求的生动实践。

    改革再深化

    构建“1+4”模式

    今年以来,江门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挖掘社区经济潜力、激活楼宇经济,蓬江区积极响应,实施社区服务力提升行动,探索“公益+低偿+市场”新模式,反哺社区治理,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2025年1月,蓬江区善邻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在象山社区揭牌运营,成为全市首家社区社会企业。该公司以“社区居委会为特别法人主导、市场化与公益性并重”为核心,推出涵盖8类46项服务的“两张清单”,目前已完成超100单服务,营业额近10万元,反哺社区收益超1万元,并精准投入到健身器材维修等多个社区公益项目中,惠及居民2000余人次。其构建的“资源盘活—服务创收—反哺民生”闭环模式,不仅成为白沙街道深化社区经济改革的“首例范本”,更获得上级各部门的肯定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象山社区的老人们现在能定期享受免费体检,楼道扶手修好了,出门买菜还能买到助农产品,这样的好事就该让更多人享受到!”家住复兴社区的李伯道说。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经济改革工作,白沙街道以甘化、江华、圩顶、复兴等4个社区作为第二批试点社区,构建起“1+4”模式,即象山试点社区引领4个新试点社区协同发展,推动“善邻”品牌迭代升级。

    反哺社区公益

    机制创新破解治理难题

    与象山社区一脉相承,此次新成立的4家社区社会企业均以“白沙·善邻”为统一品牌,延续“居委会100%控股”的模式,构建起“社区党委统筹、企业市场化运营、居民监督参与”的治理架构,通过引入专业合伙人机制,整合了家政、维修、养老、文化等八大类服务资源,形成“服务—收益—反哺”的良性循环,将企业利润按比例反哺社区公益,专项用于社区民生微实事。在“善邻”品牌连锁化发展过程中,这种机制创新的同步推广与优化,让各社区社会企业能在统一的机制框架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确保运营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记者注意到,新成立的4家社区社会企业在共享“善邻”品牌资源的同时,更注重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打造“一社区一特色”服务矩阵:甘化社区凭借辖区医疗资源集聚的优势,着力打造“康养陪诊”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陪同与健康管理支持;江华社区聚焦老旧小区治理痛点,推出“邻里住宅维护”解决方案,让居住环境变得更舒心;圩顶社区深挖历史街区文化底蕴,精心开发“历史文旅服务”项目,让游客和居民感受老街区的独特魅力;复兴社区瞄准辖区厂企招工用工服务需求,搭建“零工市场+就业服务”平台,为求职者和企业搭建桥梁。

    “我们既要复制‘象山·善邻’的模式,更要让每个社区的特色服务‘活起来’。”白沙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社区社会企业均延续象山社区公司的“两张服务清单”制度,在保留家政保洁、适老化改造等多项基础惠民服务的同时,相应推出具有各自社区特色的“专业化有偿服务清单”和“公益性无偿服务清单”,构成了“基础服务保民生、特色服务显个性”的服务体系。这也是“善邻”品牌连锁化发展实现标准化与个性化平衡的重要体现。

    “从一家试点到五家联动,白沙街道正在用社区社会企业这把钥匙,打开老旧城区治理的新路径。”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4家社区社会企业的成立,既是对“党建引领社区运营”的深化,更是对“自我造血”机制的探索,将为全市基层治理创新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白沙经验”。从“象山·善邻”到“白沙·善邻”,白沙街道正以机制创新破解治理难题,让市场逻辑与公益基因深度融合,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