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世界主要经济体陆续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世界经济在多重挑战中艰难前行。一方面,美国关税战冲击全球经贸秩序,削弱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成为拖累世界经济的最大“风险源”。另一方面,加强合作应对挑战成为共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贸易多元化、加强地区协作,推动世界经济磨砺更强韧性。
文/图 新华社
动能不足 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
2025年上半年,美国频繁推出单边关税措施,严重侵蚀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整体而言,地区、国家之间增长分化明显,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弱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关税政策加剧其自身经济风险。受关税扰动,企业大幅增加进口提前囤货,导致美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出现萎缩;二季度GDP部分缘于“抢进口”效应减弱后的基数调整而实现增长,但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PCE)仅增长1.4%,内生需求出现疲软态势。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经济正显现承压迹象:就业增长来源收窄,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开始显现,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消费支出开始熄火。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8月初发布的最新报告预计,受关税政策影响,美国实际GDP增速今明两年将分别下降0.5个百分点。
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1%,创下2024年年初以来最低季度环比增幅。德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经济体出口在二季度受挫,拉低欧元区整体经济增速。按照欧盟与美国达成的新贸易协议,欧盟对美大部分出口将面临高关税,同时欧盟还要增加对美投资和能源采购,将导致自身产业竞争力削弱和就业岗位减少,拖累欧盟经济增长前景。
日本政府日前发布更新数据,将日本2025财政年度实际GDP增速从先前预期的1.2%下调至0.7%,主要归因于美国加征关税。日本共同社最新调查显示,在关税战阴影下,仅约三分之一日本大企业预期日本经济会继续增长,比例远低于今年1月调查时的七成。韩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出现负增长。受美国滥施关税重挫出口等因素影响,韩国中央银行已大幅下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底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指出美国贸易政策给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带来持续不确定性,世界经济仍较为脆弱。IMF强调,全球经贸活动因美国关税冲击而扭曲。今明两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仍将威胁世界经济稳定。
从地区来看,不少亚太地区国家展现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成为引领全球增长的重要力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研究员塞蒂奥·布迪安托罗认为,亚洲正在全球动荡中逆势前行,东亚和南亚成为逆流中的砥柱,不少亚太地区国家展现出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挑战重重 全球经济受关税逆风扰动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关税战扰乱全球正常经贸活动、跨境投资波动下行、产供链碎片化风险上升、全球债务规模高企、宏观金融风险加大……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更多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不少观察人士认为,美国频繁挥舞关税“大棒”,成为拖累其自身和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最大“风险源”。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7月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美国加征关税导致全球贸易冲突加剧,世界经济正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警告,关税不确定性正阻碍贸易和投资等商业决策,损害全球供应链。对那些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欠发达国家来说,最严重的经济影响尚未显现。贸发会议秘书长蕾韦卡·格林斯潘担心,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引发负面“连锁效应”,令全球最不发达国家承受严重冲击。
美国关税措施不仅破坏全球经济运行,制造巨大不确定性,也令美国自身经济和信用蒙受损失。摩根大通研究所的研究发现,与特朗普政府所谓“关税成本将由外国制造商而非美国企业承担”的说辞相悖,关税政策可能令美国企业面临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巨额直接成本,导致企业被迫以涨价、裁员、停止招聘或降低利润率等方式加以消化,压力最终将传导至美国民众。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最新报告显示,美国政府今年以来实施的各类关税措施将导致该国物价水平短期内上涨1.8%,相当于平均每户家庭损失2400美元。
瑞士再保险公司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打击人们对美国政府的信心,还严重削弱美国市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随着全球供应链效率下降,美国的平均通胀率可能呈现结构性上升。
高盛集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美国主要券商最新预测显示,由于关税政策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引发的经济不确定性,预计2025年年底世界经济增长将放缓。
合作发展 全球南方成关键力量
关税战阴影下,各国深化合作,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贸易多元化、加强地区协作等方式增强经济韧性,应对外部压力和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在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普惠包容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作用。
面对高关税引发的贸易混乱,东盟国家努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协议释放更多红利,加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非洲国家加快区域市场整合,通过加强区域贸易合作,努力为非洲建立起抵御全球贸易震荡的“安全网”。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中强调,各经济体务实合作至关重要,应致力于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
在发达经济体贸易走弱背景下,人口占全球七成的南方国家市场蓬勃发展。200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增长4.6倍,远快于发达经济体,占全球比重从30%提高到45%,日益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如今的全球南方,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超过4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已经成为带动世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关键力量。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认为,世界供应链正向全球南方地区再平衡,全球南方逐渐成为欧美重要出口目的地和全球市场需求来源。
作为全球南方一员,中国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长5.3%,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推进世界经济的“稳定源”,共享发展机遇的“引力场”。在保护主义逆流冲击世界经济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宏观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进博会、链博会、消博会、服贸会等国家级展会“矩阵”持续发力,不仅彰显中国增强自身经济韧性与活力的底气和能力,更让世界看到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诚意。
近期,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等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美国景顺集团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主权财富基金对华投资热情高涨,不愿错失中国由科技驱动的经济发展机遇。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意味着信心与机遇。”马来西亚丝路之友俱乐部主席黄振隆表示,无论是通过进口带动区域出口,还是以开放姿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绿色能源转型、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国都已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相关链接
高关税难解美国高债务困局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近日突破37万亿美元,再次敲响美债务扩张失控警钟。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美国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带来严重风险。尽管美国政府寻求诸如增加关税收入等控债“药方”,但仍看不到化解债务困局的迹象。在美国党争加剧、政治极化的当下,并无简易的解决方案可以根除这一经济治理顽疾。
债务扩张愈发失控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在2008年突破10万亿美元,到2017年突破20万亿美元。2020年以来,联邦政府债务经历快速增长,2024年1月、7月和11月接连突破34万亿美元、35万亿美元和36万亿美元,意味着大约每5个月就会增加1万亿美元。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020年年初曾预测,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将在2030财年后突破37万亿美元。如今,美联邦政府债务提前5年突破这一关口,债务扩张的规模和速度持续引发担忧。
美国独立研究机构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主席马娅·麦吉尼亚斯说,美国糟糕的联邦财政状况令人震惊,每年缺口接近2万亿美元并在持续增加。今年美国政府将为债务支出1万亿美元利息,超过国防预算和医疗保险支出规模。
美国彼得·彼得森基金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彼得森认为,债务增加损害了美国经济和未来发展前景,增加普通人生活成本并减少私营部门投资。按照当前债务扩张速度,美国将在两年后再次触及债务上限。
彼得森警告,随着债务继续增加,金融市场对美国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正失去信心。目前,美国在穆迪、标普、惠誉三大主要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中的主权信用评级均失去了Aaa的最高等级。
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乔迪·阿林顿表示,当前美国的财政困境是可以预见的。如果什么也不做,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美国债务规模将在2055年达到150万亿美元。
“关税补窟窿”不可行
美国债务快速扩张与不断扩大的预算赤字息息相关。为控制赤字,美国政府正开出“关税补窟窿”的“药方”,宣称加征关税有利于联邦财政、减缓债务扩张。事实却是,关税收入增量根本赶不上赤字增量,而关税的负面影响将长远伤害美国经济的造血能力,导致美国政府未来或将更难平衡债务问题。
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由于关税税率升高,美国7月海关净收入达到2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多出近210亿美元。然而,联邦预算赤字比去年同期猛增19%,470亿美元的增量远高于关税收入。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计,2026年至2035年期间,关税可能带来超过2万亿美元收入。但特朗普政府的其他政策,尤其是“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的大规模减税和支出措施将加剧债务问题。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最新评估,包括利息在内,“大而美”法案将在未来十年使美国财政赤字增加约4.1万亿美元。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肯特·斯梅特斯表示,上调企业税通常被认为在经济上具有高度扭曲作用,而关税对经济和工资增长的破坏性远高于上调企业税。高关税将伤害国际资本流动并减少对美国国债的需求,美国将更难以有吸引力的利率向外国买家出售国债。
此外,由于价格上涨,美国家庭可能会减少对进口商品的支出,外国企业也可能因此减少对美国的出口,这将进一步降低美国最终从关税中获得的收入。而在高关税壁垒庇护下的美国企业,能否始终保持“进取心”、能为美国经济创造多少财富增量也将存疑。
政治极化加剧困局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赤字持续扩大、财政窟窿难填意味着美国政府必须继续借贷,从而进一步推高债务。民主、共和两党虽不断就控制债务开出“药方”,但在“轮流坐庄”体制下,两党一方面基于党派利益考量相互阻碍对方政策,另一方面为拉选票都希望多花钱,不愿因削减开支而得罪选民,因而没有真正动力推动控制债务扩张。债务问题已经沦为党争工具,面临的是无解困局。
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尝试推动削减政府开支和福利支出浪费等措施,均被指借此打击民主党的支持群体;民主党人提出的提高企业和富人所得税税率,则被认为明显对共和党不利。
美国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多次就美国债务问题发出警告,主张通过削减支出、提高税率和降低利率把美国年度赤字占GDP的比例降低一半至3%,但表示“没有容易的答案”。他日前在一个播客节目中称,债务困境让美国“就像坐在一艘驶向岩石的船上”,政客们能够看到危险,却在为如何转向争论,担心的只是加税或削减福利会惹怒选民。
亿万富豪埃隆·马斯克上月宣布建立的“美国党”日前通过社交媒体账号发文称,美国政府浪费的每一美元都是“从未来盗取的”。数十年来,政客只管花钱而不承担责任,这让美国债务不断膨胀并把账单转嫁给尚未出生的下一代。帖文称,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永远以这个节奏举债下去,问题不是这是否会终结,而是着陆时会多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