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青箬叶里的双合味
书香润人心
民谚话处暑
处暑辞
凤凰花开
鸟的天堂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8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香润人心

    管淑平

    木叶成帷,草木葱茏,荷花朵朵绽放。暑热日渐浓烈,像杯醉人的酒,从舌尖炸开,滑落心底,搅得人身心烦乱,徒增几分愁绪。消暑的办法并非没有,空调或风扇送来凉意,搭配几块冰镇西瓜或几杯清热凉茶,倒也能收获浮生半日的闲暇。

    不过,在我看来,最好的消暑良方当属读书。灼灼夏日里,人易倦怠,常觉无心茶饭,此时若不再补充“精神食粮”,无疑是一种精神的退步。古人云“养心莫若寡欲,至乐不如读书”,少一点物质的追逐,多一些书香雅趣,一个人的精神内核便会更加强大,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与种种莫测变化时,也就不会感到茫茫然无所适从。最惬意的读书方式,莫过于寻一隅清凉之处,手捧书卷,潜心翻阅研读。只是现实生活已足够忙碌,人们每日在事业与家庭间奔波,仅存的那点读书理想,几乎也被挤得“边缘化”。其实充盈自己的最好方式,从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唯有经得住考验,才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花开。读书本身就是在培养定力,它锻炼着我们的思考与思维,让我们不至于想法停滞,变得固执己见。

    夏日时光悠长,正该耐着性子读一读书籍,保持每天持续性学习,像河流一样每日流淌、源源不息,才不会变成一潭死水。清代文人张潮夏日读书时,便留有“读史宜夏,其时久也”的感悟。他认为阅读历史著作,最适合选在夏天,因夏日昼长夜短,时间充裕。史书章节冗长,格局深邃宏大,需要有持续性的时间来品读,这正好与夏日节令相应。读《史记》这类典籍,的确需要长时间且持续性地钻研,如此才不至于走马观花,毫无所得。毕竟书中的金戈铁马已足够让人身心沸腾,王朝更迭也足够令人百感交集。我们读历史,要把它当作一面镜子,从无数失败的战役中获取教训与经验,这会让我们多保留几分警醒。

    但读书未必都是苦差事,偶尔“休闲式”的阅读也算一种调整和放松,让精神不至于一直紧绷。诗人翁森在《四时读书乐》中写道,“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这正是告诉人们不能把书读死,也不能“读死书”和“死读书”。相反,保持一点乐趣读书,有时会收获更多。人应当多向自然草木学习,顺随自然时序,跟随时间变化阅读不同书籍。夏日里案牍煮茶,凉风徐徐之中,读书便更让人沉浸。所谓沉浸,就是让自己真正静下来,让思维和灵魂能追赶上生活的脚步。

    小时候的我成绩算不得顶尖,但读书却格外用心,或许是农村孩子对读书都格外珍惜的缘故。学堂发下的课本,总要找废旧报纸仔细包上书皮,一学期走到尾声,看着依旧崭新的封面和书中密密麻麻的笔记,心中便涌起特别的满足。假期里,常和邻居小孩交换书籍阅读,在农田干活或山坡放羊时,掏出兜里交换来的“小人书”品读,四周山水环绕,读书也读得格外新奇,那份过瘾的滋味至今难忘。

    成年之后,与我打交道最多的便是专业类书籍。在单位谋得差事,就得有与之匹配的能力,于是零散的“碎片化时间”也不愿浪费。除了应对必要的考试,更重要的是愿意锻炼自身本领,深知只有真才实学才配得上相应的职位。工作中时常感到自身的渺小,这才切身明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重量。

    我时常会有种紧迫感,若接连几天不读书,心里便觉空落落的,满是惋惜,连思考和思维方式都会变得断断续续,仿佛出现了某种“代沟”。所以“活到老,读到老”绝不是一句空话。时光如流水,过去的岁月不可重来,生活是“现在时”,读书也应是“现在进行时”和“一直进行时”。让书香浸润心灵,让阅读伴随岁月,方能在漫长人生中始终保持丰盈与清醒。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