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相间的“飞机舱”外形,厚重的舱门,干净整洁如“头等舱”的室内治疗室……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舱内有不少患者戴着吸氧面罩,进行高压氧治疗。
自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广大群众对高压氧舱有了更多的了解,体验者越来越多,受益者也越来越多。高压氧治疗就是吸氧吗?它可以治疗哪些疾病?记者走进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看高压氧治疗中心如何“氧”护健康。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陈颖 刘森
A 给缺氧组织“快充”氧气
走进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一个看似“飞机舱”的“大家伙”映入眼帘。它就是可容纳16人同时治疗使用的空气加压舱,在它旁边还有一个单人纯氧舱。
8时,患者们陆续来到这里,有序地做着“吸氧”准备。记者了解到,患者进舱前需要换好纯棉衣服,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一般要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主要是指导患者做调压动作,如吞咽口水、张口打哈欠、捏鼻鼓气等,让患者可以打开咽鼓管通道,在加压时使中耳气压与外界相通,以减少中耳气压伤的发生。
随着舱门缓缓关闭,舱内的患者依次坐好。很快,舱体开始缓慢加压,显示屏上的压力数值逐渐上升,舱内传来护士通过对讲系统的声音:“现在开始加压,大家放松,保持正常呼吸,适当做调压动作。”这一幕,正是高压氧治疗的日常开端,而这个看似“普通”的金属舱体,却是许多缺氧性疾病患者的“康复希望”。
那么,高压氧舱到底是什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林海波表示,高压氧治疗是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密闭氧舱内,让患者吸入高浓度、高分压的氧气,以此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促进组织修复的治疗方式。和平时在医院用鼻导管吸氧不同,高压氧的“高压”和“高浓度”是核心——常压下吸氧浓度仅25%—55%,而高压氧舱内氧浓度可达85%—99%之间,血液中物理溶解氧的浓度更是常压下的14—17倍,“相当于给缺氧的组织‘快充’氧气,这是普通吸氧达不到的效果。”林海波补充道,整个治疗过程共90—110分钟,分为加压、稳压吸氧、减压3个过程。
B 高压氧“治愈力”应用范围广
“很多患者来就诊的时候症状很重,经过高压氧治疗后,恢复速度超出预期。”林海波结合临床案例,展示了高压氧的“治愈力”。
39岁的李先生是一名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已出现意识障碍、四肢无力,连简单的抬手动作都无法完成。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医生为他制定了高压氧治疗方案。经过10次高压氧治疗后,李先生的意识逐渐恢复,不仅能回应家人的呼唤,还能自主活动肢体,“现在他已经能扶着助行器走路,生活自理能力慢慢恢复了。”
45岁的伍阿姨则被“头晕”困扰了半个月,在被确诊为“颈源性眩晕”后,她尝试过药物和理疗,但头晕症状仍反复发作。“走路时总感觉天旋地转,不敢独自出门。”伍阿姨说。经过5次高压氧治疗后,伍阿姨的头晕程度明显减轻。
30岁的何小姐则经历了“突发耳聋”的恐慌——一天早上醒来,她发现右耳突然听不见声音,还伴有持续耳鸣,“年轻姑娘很焦虑,担心以后都听不到了。”林海波解释,突发性耳聋的发病与内耳缺氧密切相关,而高压氧能增加内耳的血氧供应,改善内耳微循环缺氧状态。何小姐坚持了7次高压氧治疗,情况有所改善。
65岁的甄大爷则因“面神经炎”出现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吃饭时食物总往右侧漏,出门只能戴口罩遮挡。“面神经炎本质是面神经缺血水肿,高压氧能减轻水肿、促进神经修复。”14次高压氧治疗结束后,甄大爷嘴角歪斜的情况没之前那么严重了。
“高压氧的治疗范围很广。”林海波介绍,高压氧能为许多疾病提供治疗,既是有害气体中毒、气性坏疽、气栓症、高原病、减压病的特效治疗手段,也是突发性耳聋、缺氧性疾病、颅脑外伤、软组织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多种疾病康复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而且还兼有保健功能,可以缓解脑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使人处于良好的工作、学习状态,改善亚健康状态。
C 高压氧“一次见效”是误区
“高压氧虽然效果不错,但却不是‘万能舱’,也有明确的禁忌证和注意事项。”林海波强调,所有患者在进舱前,都必须经过高压氧医生的专业评估,排除风险后才能治疗。
林海波表示,绝对禁忌证包括未处理的气胸、活动性出血等。此外,部分相对禁忌证需由医生综合评估风险后决定,比如幽闭恐惧症(舱内密闭环境可能引发焦虑)、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高于160/100mmHg)、闭角型青光眼、肺大泡、妊娠3个月以内等。
“常有患者问‘做一次能不能好’,这要分情况看。”林海波表示,急性疾病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部分患者一次治疗后症状就有明显改善,但慢性疾病或后遗症,如脑梗死恢复期、周围神经损伤,通常需要多个疗程。“一个疗程一般7—10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方案。”同时,林海波提醒:“高压氧不是‘单一疗法’,必须结合药物、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才能实现‘1+1>2’的效果。比如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改善缺氧的同时,还需要药物控制血压、血脂,配合肢体功能训练,才能更好地恢复生活能力。”
医学指导
林海波: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江门市名中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主攻中风后遗症、头痛、眩晕、失眠、鼻炎、面瘫、咳嗽、消化不良、慢性便秘、痛经、产后病、疳积、皮肤病等内外妇儿杂病及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脊柱侧弯、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痛风等脊柱关节病的临床诊治;潜心钻研康复技法,擅长古典针灸和针刀疗法;能娴熟运用“余氏针刺三法”和“龙氏治脊疗法”,对各种疑难痛症、瘫症、杂症进行综合施治。
★延伸阅读
高压氧和普通吸氧 有什么不同?
林海波表示,常压下吸氧与高压下吸氧基本上有三点不同:
1.吸氧压力不同:普通常压下吸氧,患者是在一个大气压的条件下,用鼻塞、鼻导管、戴面罩、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机等方法吸氧,而高压下吸氧,要求患者在一个特制的高压舱内,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下吸高浓度的氧。
2.吸氧浓度不同:常压下吸氧,氧的浓度一般在25%—55%之间,而高压氧下氧浓度在85%—99%之间。
3.效果不同:高压下吸氧可使吸氧者的血氧含量较常压下吸氧增加数倍以至数十倍,因此,高压下吸氧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是常压下吸氧所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