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渔后,海鲜大量上市。若不慎被海产品刺伤或划伤,或过量吃海鲜,就容易引起健康问题。医生建议,市民在品尝美味海鲜的同时,必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温颖 黎歆
被鱼鳍刺伤,引起创伤弧菌感染
家住江门的陈阿姨在市场买了两条带鱼,准备为家人烹饪美味大餐。处理带鱼时,她不慎被鱼鳍刺伤右手中指。起初,因伤口没出血,陈阿姨并未在意,仅用清水简单冲洗,便继续忙厨房的家务事。
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陈阿姨就因钻心疼痛难以入眠。此时,她的右手中指已明显红肿,伤口处开始有少许黄色液体流出。陈阿姨赶紧前往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此时,一条红线从她右手中指背侧一直延伸到右腕关节背侧,体温也达到37.5℃。急诊医学科医师询问陈阿姨受伤经过,仔细查看其右手中指伤口后,初步判断是带鱼鳍刺伤引起创伤弧菌感染,并发局部淋巴管炎。医师立即为陈阿姨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及时预防破伤风。经过近一周的抗感染治疗,陈阿姨右手的肿胀才完全消退。“早知道就不图方便徒手处理鱼了!被刺伤后就应该马上去医院看医生。”陈阿姨心有余悸地说。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中医师王毅表示,创伤弧菌(也称海洋弧菌)自然生长在温暖海水中,常寄生于各种海产品中,在室温下便可大量繁殖。一旦被海产品刺伤后处理不当,就可能发生感染。严重者数小时内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致命性并发症。
被海产品刺伤或划伤,早期皮肤症状不明显。由于伤口较小、较细,持续性出血少见,仅表现为局部轻微疼痛及肿胀,这是造成忽视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病情进展,伤者会疼痛逐渐加重,伤口渗液,肿胀面积逐渐变大,出现皮疹、小水疱、血疱等。有研究表明,创伤弧菌毒力强,病情发展迅速,从脚趾末端蔓延至大腿仅需1—2天,并逐渐向躯干发展。一旦组织出现坏死,就会出现大片瘀斑、皮下捻发感以及皮肤发黑,同时伴有发热、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小便减少等全身症状,严重威胁伤者生命健康。
王毅提醒,创伤弧菌十分凶险,每年都有类似情况发生,市民在品尝海鲜时,预防海产品刺伤或划伤引起的感染不容忽视。处理海产品时,应做好必要防护,佩戴手套操作,防止被刺伤或划伤。特别是肢体存在皮肤破损时,更应避免直接接触海产品。若不慎被海产品刺伤或划伤,应立刻用肥皂及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随后用碘伏消毒,用干净棉纱或合适创可贴覆盖伤口,并及时就医,进行预防感染及预防破伤风处置。
贪吃海鲜,过敏患者增多
海鲜是很多人的挚爱,眼下又是吃海鲜的大好时机。然而,在品尝海鲜的同时,出现过敏的患者也逐渐增多。
张小姐赶在最新一批海鲜上市的时候就去大排档吃上了心仪已久的鲜美海鲜,饱餐一顿后突然觉得身上很痒,仔细一看,全身上下已经出现了不少红色风团样皮疹,嘴唇也逐渐肿起来了,赶紧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江门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经医生查看后诊断急性荨麻疹,排除其他因素,考虑食用海鲜引起皮肤过敏。好在张小姐的症状不算太重,而且就诊及时,在吃上抗过敏药后皮疹逐渐消退,后面恢复良好。
江门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宋志琴表示,海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主要由于机体对其中的蛋白成分产生免疫反应,可以表现为瘙痒性皮疹,包括红斑、风团、丘疹、水肿,一般急性发病,通常会在食用海鲜后0.5—1小时发病,有时仅数分钟,时间长的也可能数小时,部分严重的可能出现心慌、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甚至是呼吸困难、低血压、晕厥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非常重要且必要。”宋志琴提醒道。
宋志琴表示,过敏体质人群应谨慎选择食物,避免摄入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当患者皮肤出现过敏时,要脱离可疑过敏原。如出现轻度的皮疹、瘙痒,避免局部搔抓及热水烫洗等刺激,可以立即使用冷水或者冰袋冷敷。“患者不能自己盲目使用抗过敏药物,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检查。”宋志琴提醒,最好是咨询专科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处理。如过敏症状严重,出现胸闷憋气甚至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晕厥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并告知急救医生可能是食用海鲜过敏。
宋志琴建议,市民在享受美味海鲜的同时,必须保持警惕,了解海鲜过敏的相关知识,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