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开平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力以赴打好下半年经济攻坚战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革命薪火
开平影视产业翻开新篇章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能级跃升
让政策语言“接地气”
让企业真正“用得上”‌
雨水重新“上线”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8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政策语言“接地气”
让企业真正“用得上”‌


    “相关政策文件看起来专业又复杂,比如,某项费用征收就分为十几种,即使是对于我们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人士来说,也感觉复杂、难掌握,要让那些缺乏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者搞明白,就更难了。”在近日开平市某部门组织的交流座谈会上,一位人大代表的发言道出了许多企业经营者的心声。这种因政策语言专业性强、解读不到位而产生的“信息差”并非个案,而是政企信息不对称的一个典型缩影。笔者在日常采访、交流中,也不时听到类似的声音,遇到类似的情况。

    这种政企信息不对称,一是消减了政策红利,当企业因理解偏差无法充分享受政策优惠时,原本旨在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例如,某高新技术企业因误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未能享受应有的税收优惠,导致研发投入减少。二是滋生中介乱象,部分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提供有偿服务,甚至误导企业。例如,某企业就因为交由中介机构申报材料,导致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三是企业因误解而产生“政府不作为”的负面印象,损害政府公信力,也损害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信心。

    出现这种“信息差”的‌根源‌,一是政策文件使用大量专业术语,而相关职能部门在宣讲时照本宣科,对于非财务专业人员的企业经营者来说,难以理解,更难落实。二是宣传方式僵化,常采用发放纸质文件、举办大范围政策解读等“填鸭式”宣讲,缺乏针对不同行业、规模企业的差异化解读。三是反馈机制缺位,政企双方缺乏有效沟通渠道等。

    如何更好地解决“信息差”?笔者认为,一是职能部门要熟悉了解企业经营者的真实情况,采用企业经营者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二是部门可以结合身边发生的本地企业案例,制作“政策应用情景剧”等,通过案例教学,让企业经营者更易了解。三是推广开平市“我到企业做高管”活动,政策执行者(部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四是建立政策落实跟踪反馈机制。

    让政策语言“接地气”,让企业真正“用得上”。只有每一项政策都能转化为企业经营者看得懂的“操作指南”,才能真正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这需要政策制定者(执行者)放下身段,企业主动参与,共同搭建理解之桥。   (严建广)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