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新学期开学。在开平市的书店、文具店、超市乃至图书馆里,处处可见一派繁忙景象:学生们埋头挑选教辅资料,家长们仔细比对寄宿用品,书店货架上的“知识粮仓”储备充足,文具专区的新款商品琳琅满目……在开平城区,围绕“开学”展开的消费热潮正悄然升温,不仅反映出学子们积极为新学期“充电蓄能”的姿态,也展现出当地“开学经济”的旺盛活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
教辅书成“刚需”
书店积极迎高峰
“同学,四年级的数学同步练习本在这边,按版本分好了,你看看是不是这个出版社的?”8月25日,开平市购书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引导学生查找书籍。走进书店教辅专区,从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手册到高中三年级的高考真题集,各类辅导书、习题集、工具书按年级、学科整齐陈列,形成一面面厚重的“书墙”,方便读者快速定位所需资料。
“趁还没开学,赶紧来选几本四年级的教辅书,提前预习新知识,这样开学听课会更踏实。”9岁的张天泽手捧《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正认真和妈妈商量再选一本数学练习册。他告诉记者,暑假作业已经完成,现在希望通过教辅书提前了解新学期的学习重点,“这样上课就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说不定还能当小组发言人呢。”
临近开学,像张天泽这样提前“备货”的学生不在少数。开平购书中心阅读服务中心店长周瑞环介绍,早在一个月前,书店就已启动开学季备战计划:“我们提前协调货源,针对小学到高中的主流教辅书版本加量采购,仅是人教版、粤教版的同步练习就已补货三次。同时优化陈列,将作文区按‘古诗文赏析’‘小学记叙文’‘初中议论文’细分,方便家长和学生按需求选购。”周瑞环表示,近期店内日均接待咨询教辅书的顾客明显增多,“预计未来几天将迎来销售高峰,届时人流量可能翻倍。为此我们增加工作人员,增设教辅书咨询专岗,就是为了提高服务效率,让大家少排队、快选书。”
在春晖书店,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收银台前,家长们抱着一摞摞书籍排队付款,其中既有《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也有《黄冈小状元》等经典教辅书。“老师提供了一份推荐书单,说是新学期会用到的资料,今天特地过来配齐。”家长陈女士手里的书单上,除了同步练习外,还包括几本课外阅读书,“现在学校非常重视阅读,老师建议每天读半小时课外书,趁这次机会一起买了。”
春晖书店的工作人员介绍,近期教辅书籍销量比平时增长20%-30%,“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同步练习、作文辅导书,几乎每天都需要补货。少儿读物也卖得不错,像《昆虫记》《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经典名著一直很受欢迎。”
文具与寄宿用品热销
实用主义成主流
“这款书包面料防水,肩带还有减压设计,适合中学生使用。”在开平千惠超市的开学主题专区,家长方女士正为即将上高中的女儿挑选书包。货架上,印着“kitty猫”“麦兜猪”等卡通形象的文具吸引了不少学生驻足,笔袋、笔记本、修正带等品类齐全,款式新颖。
长沙街道幕村小学校门前的文具店负责人梁先生笑着说:“这两周学生来得特别频繁,有时一上午就能卖出几十套文具。我们早就预判到开学季需求,提前一个月就备足了货,仅中性笔就进了五百多支。”他指出,品牌文具尤其受欢迎,“现在的孩子认牌子,家长也更看重质量。”
在追求品牌的同时,“实用性”成为更多家长的首要考量。“花哨的文具容易分散注意力,孩子上初中了,应该选用耐用、简洁的款式。”家长罗先生拿起一个素色笔袋,仔细查看标签,“布料厚实,拉链顺滑,价格也合适,这种笔袋比那些带玩具装饰的强多了。”他的想法得到不少家长认同,方女士也表示:“我更倾向于选择环保铅笔、无异味橡皮,质量比款式更重要,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
对于寄宿生而言,床上用品则是开学“刚需”。在三埠街道新华路、长沙街道步行街等床上用品店集中的区域,随处可见家长带着孩子前往选购。一家店铺内,棉被、枕头、凉席整齐叠放,老板正忙着给顾客打包:“这几天家长带孩子来买寄宿用品特别多,一套床品从被芯到枕套配齐,能省不少事。”
“女儿今年考上了开平市第一中学,需要住校,趁周末有空带她挑挑被子和蚊帐。”家长司徒女士一边让女儿摸棉被的厚度,一边和老板确认尺寸,“要选尺寸合适的,太厚夏天盖着热,太薄秋冬容易着凉。”她告诉记者,除床上用品外,还需准备牙具、毛巾等生活用品,带孩子一起选购既能挑到满意的商品,也能培养孩子打理生活的能力。
消费观念更理性
监管护航保安全
随着“开学经济”持续升温,家长的消费观念正悄然转变:从过去追求“名牌”“高价”,到如今更看重“质量”“性价比”,理性消费成为主流。
“以前总认为贵的就是好的,给孩子买书包非名牌不选,结果用了半年就坏了。”家长罗先生坦言,如今更注重“物有所值”,“比如这个保温杯,价格适中,保温效果好,材质还是食品级304不锈钢。”
教育专家指出,开学季消费应避免盲目攀比:“家长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是必要的,但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明白‘实用’比‘名牌’更重要,避免形成‘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攀比心理。”
这种理性也体现在对产品安全的重视上。开平市消费者协会呼吁家长选购文具时做到“一看二闻”:“优先选无刺激性气味、标识齐全的产品,特别要注意文具材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近期开平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文具店开展抽检,发现部分塑料文具邻苯二甲酸酯超标,“这类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影响青少年发育,家长在选购时要多留心。”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开学季将进一步加大抽检力度,严查不合格文具,保障学生消费安全。
针对当下流行的“文具盲盒”,心理专家也提醒:“盲盒的‘未知性’容易激发青少年的‘赌博心理’,商家应避免过度营销,家长也要引导孩子理性看待,防止沉迷于‘开盒’的刺激。”
图书馆里“充电”忙
书香伴成长
除了购置物资,不少学生选择在图书馆度过开学前的最后时光。周末的开平市图书馆座无虚席,低年级学生围坐在书架旁阅读绘本,初高中学生则埋头刷题、整理笔记。
“暑假作业早就写完了,这两周我每天都来图书馆,读读课外书,预习新学期的物理公式。”即将升入高二的谭俏君告诉记者,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浓厚,“在这里更容易静下心来,遇到不懂的问题还能随时查资料,比在家学习效率高。”
家长王女士陪着上小学的儿子来看书,她认为:“开学前不仅要准备物资,更要调整状态。来图书馆看看书,能帮孩子从‘暑假模式’慢慢切换到‘学习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从书店里的“知识储备”到文具店的“装备更新”,从超市里的“生活采购”到图书馆的“静心充电”,开平的开学季既充满了消费的暖意,更涌动着学子们积极向上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