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有关机构发布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分析报告说,巴勒斯坦加沙地带超过50万人正陷入饥荒。这是中东地区首次被正式确认发生饥荒。8月27日,除美国以外的14个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发表联合声明,表示震惊和忧虑,呼吁立即停火、大规模增加人道援助准入。“时间紧迫,人道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得到应对。”
在全世界的注视下,美国一如既往地偏袒以色列——美国代表在8月27日的安理会会议上公然否认加沙饥荒,称加沙存在饥饿政策是“谎言”,甚至还“敦促联合国及安理会其他成员停止附和虚假叙事”。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
A
饥荒严重程度如何
联合国机构报告指出,加沙地带的食品供应面临严重限制。与5月份相比,7月份报告极度饥饿的家庭数量在加沙地带翻了一番。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有时一连数天吃不上饭,成年人为了确保孩子们吃到东西经常挨饿。多名加沙城居民表示,食品供应极度短缺,通过人道主义卡车运送的援助物资有限,无法满足需求。两个孩子的父亲哈迪·索拉尼说,大量民众每天排队数小时,希望能得到面粉或罐装豆类等基本食品,很多人最终空手而归。“我被迫每天只吃一顿饭,让孩子们吃得比我多。”
加沙城希法医院儿科医生艾哈迈德·优素福告诉记者,该院每天接收很多因严重营养不良及相关疾病而就诊的儿童。“由于缺乏药品和营养补给,我们正在失去这些孩子。”
联合国机构报告称,加沙地带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正以灾难性速度恶化。仅7月份,就有超过1.2万名儿童被确定为急性营养不良,这是有记录以来的单月最高数字。
8月27日,国际慈善机构救助儿童会首席执行官英格·阿欣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讲述她所见到的加沙地带人道主义惨状。她说,饥荒不仅仅是联合国报告中一个干巴巴的术语,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当没有足够食物时,孩子们会严重营养不良,只能痛苦地慢慢死去。简单来说,这就是饥荒。”
而以上这些也不过是加沙民众深陷人道主义灾难的冰山一角——他们不仅死于饥饿和疾病,也死于绝望地寻找食物。
5月下旬以来,在美国支持、以色列军队监督下运行的私营组织“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绕开联合国机构,单方面“接管”加沙援助物资分发。此前,其在当地仅设有四个分发点,食品分发混乱不堪,这些分发点甚至沦为“死亡陷阱”。
除了广泛的营养不良问题,加沙地带儿童还面临饮用水危机。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援协调员汤姆·弗莱彻曾在7月发出警告:“随着清洁水源日益稀缺,孩子们不得不饮用被污染的水,这极可能引发疾病大规模暴发。”
母婴生存受到威胁。据国际慈善机构救助儿童会提供的数据,加沙地带每天约有130名婴儿出生。由于食物不足、医院遭破坏以及长期压力,加沙地带的母婴生存受到威胁。弗莱彻表示,加沙地带医疗系统几近瘫痪,医疗物资严重短缺,孕妇常常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分娩,甚至出现5名新生儿共用一个保温箱的情况。
童工问题恶化。联合国调查发现,7月初至8月中旬,加沙地带童工现象明显增加,包括捡拾瓦砾、街头叫卖以及集市上的非正规工作等。此外,妇女儿童乞讨现象也有所增加。
B
以军:“战术性军事活动暂停”不再适用
一个月前,以色列国防军发表声明说,即日起每天10时至20时,以军暂停在加沙地带指定地区的军事活动,直至另行通知。此举为“战术性军事活动暂停”,指定地区包括马瓦西、代尔拜拉赫和加沙城。
不过,以色列国防军在8月29日发表声明说,根据局势评估和政治层面指令,自当天10时起,“战术性军事活动暂停”不再适用于加沙地带北部的加沙城,因为那里已成为战区。以军将在加沙地带持续开展针对武装组织的军事行动。
此前一天,以色列国防军与以色列国防部负责协调向加沙地带运送援助物资的“领土内政府活动协调办公室”发表联合声明说,以色列正准备扩大在加沙城针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军事行动,目标是使哈马斯崩溃,并将在此过程中推动加沙居民向加沙地带南部转移。
据了解,加沙地带200多万人口中约100万人目前居住在加沙城,包括本地居民和大量流离失所者。以军曾在声明中指出,加沙城是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剩余的两个据点之一。
以色列政府在停火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引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8月26日,数十万以色列民众在特拉维夫等地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以政府尽快结束冲突,让被扣押人员获释。
此外,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一研究所近日公布的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以色列民众支持达成交换被扣押人员协议来结束加沙冲突。此外,有三分之二的民众认为,以色列政府成员的政治考量正在影响冲突进程。
C
美国为何支持以色列
对于以色列政府的行动,无论是政治军事上还是国际舆论上,美国都给予“无条件支持”。本轮巴以冲突升级之后,美国更是不止一次动用自身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手中的否决权,来否决安理会呼吁加沙地带永久停火以及解除人道主义物资进入加沙地带限制的决议草案。有美国专家就指出,美国政府对以政策几十年来都从未改变过。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执行副总裁马修·杜斯说:“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事实上,几十年来,美国对以色列的政策一直都是那套支持模式,而且往往是无条件支持,即使这些政策明显侵犯人权,违反国际人道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则表示,正是因为美国在加沙冲突中偏袒以色列,才使其为所欲为。“美国对以色列的全面偏袒,导致以色列在军事上不收手,在政治上一意孤行,在人道主义物资的分发上更是极度傲慢,撇开联合国,但自身又没有能够承担维持加沙基本人道主义条件的能力,从而最终导致加沙人道主义危机达到了难以应对的局面。可以说,美国对于加沙当前的人道主义危机,特别是饥荒的出现,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美国对以色列的这种“无条件支持”究竟因何而来?
日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阿肖克·斯瓦因撰文称,首先,以色列是累计接受美国对外援助最多的国家,其中大部分是军事支持。而这些资金主要回流到美国国防部门,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其次,以色列的情报机构为美国的反恐行动提供情报,其空军可打击伊朗相关目标而无需美军涉险,被美国视为中东地区的“低成本战略资产”。而在美国国内,以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为核心的亲以色列游说集团影响力巨大,能够确保国会多数支持对以援助、否决批评以色列的议案。
该文章还称,美国完全可以通过停止提供武器、资金以及外交支持来影响以色列的政策,但是历任美国政府不愿承担相应政治代价。
相关链接
以军攻城阴云笼罩加沙
“轰炸彻夜不停”“像地震一样”……加沙地带北部加沙城郊区的居民这样描述连日来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自以色列政府8月上旬出台“接管”加沙城计划以来,以军向加沙城外围集结兵力,并密集轰炸城郊,为入城清剿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作准备。
加沙城郊的宰通、萨卜拉、杰巴利耶等地,持续遭到以军战机、无人机、坦克轰炸。一栋栋建筑化作废墟,一片片街区被夷为平地。
“我们一家在睡觉,突然屋顶塌了,碎石砸在我们身上。我呼喊孩子们的名字,但看不到他们,因为身边都是碎石和灰尘。”这是宰通区居民费里亚勒·艾哈迈德一家日前的遭遇,也是许多加沙民众在过去近两年中都有过的遭遇。
每一次轰炸,都有居民被困废墟,生死难料。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数据,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6.2万人死亡。这一数字还在以几乎每天几十人的速度上升。
每一次轰炸,都有居民失去住所,颠沛流离。本轮巴以冲突中,大多数加沙人都曾被迫流离至少一次。据联合国机构数据,仅8月14日至25日的12天里,加沙地带又有超过3.6万人被迫搬迁,多数人是离开“山雨欲来”的加沙城。
按以色列政府说法,加沙城是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剩余两个据点之一,以军将征召6万名预备役军人投入攻城战。
8月27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说,“疏散”加沙城居民不可避免,“每个迁移到南部的家庭都将得到目前能提供的最大程度人道援助”。
以军口中说“最大程度援助”,现实却是以方封锁下加沙地带饥荒蔓延。联合国日前发布报告确认,加沙地带超过50万人处于饥荒之中,集中在加沙城及周边地区,预计今后几周饥荒将蔓延至加沙中部代尔拜拉赫和南部汗尤尼斯地区。
36岁的加沙城居民蕾哈姆·赛义德是联合国机构雇员,她原本舒适的生活因战争天翻地覆。“战争一开始,我们就因为轰炸被迫搬迁,到现在已经十次了。有一次,借住在我姐姐家时,房子被炸,我们被埋在废墟下,死里逃生。”
赛义德一家五口目前住在一栋战前建到一半的民宅建筑内,主要靠领取救济食品填饱肚子。“我的孩子们常在夜里喊饿。即使我们有积蓄,市场上也几乎买不到面包、面粉,银行也取不出现金。”
以军攻城行动似乎日益临近,加沙城居民在去留之间挣扎。有些家庭带上床垫、水桶、炊具等为数不多的生活必需品,或开着破旧的汽车或驾着驴车,又或步行,踏上逃难之路。
更多人不知道能去哪里。他们尽管害怕逃难,但如果不逃难,生活只会更加艰难、更无尊严。“这次不走了。能逃到哪里,住进难民帐篷里吗?”加沙城居民巴德里·穆罕默德说,“我们已经无力再逃。”
“有些邻居走了,有些没有。”住在宰通区的29岁女子塔拉·哈提卜说,“反正无论去加沙哪里,都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