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转,秋天拉开了帷幕,一幅缤纷的自然画卷在时光里悄悄描绘。
立秋后,阳气渐收,万物也变得内敛了。虽然夏季的暑热尚未退出气候的舞台,但后半夜已经明显感受到一丝凉意。暑假,从江门回到广西柳州融水大苗山避暑,住在山上,感觉夜里渐渐变凉,特别到了后半夜,风扇吹出来的风都带了点寒意,不得不爬起来把风扇关掉。
此时,山谷里流下的溪水也添了几分凉意,再也不敢像酷暑那般整日泡在溪水里纳凉。那天贪凉,我泡在水里的时间稍微久一些,次日就感冒了。真应了小时候母亲的叮咛:“立秋后,不要整天往溪水里跑,会感冒的。”
在诗人的秋意里,立秋是雁阵划破天高云淡时,捎来的一缕乡愁。此际,每个漂泊异乡人的心间,总漾着几分怅惘:有人坦荡敞怀,约三五好友围坐,让离愁浸在杯盏微醺的暖意里;有人偏爱将秋意藏进含蓄诗行,是“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的壮阔,是“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的清寂,亦是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的幽然;有人执着行摄秋色,驻山野、候晨昏,用镜头捕捉万物从繁茂走向成熟的痕迹,将渐次明朗的秋景,借光影呈于世人眼前。
而于农人而言,秋天从不是愁绪的载体——是习习秋风里飘来的稻谷醇香,是苜蓿、芋头、红薯拱破泥土、露出丰硕果实的惊喜,更是一声清脆嘹亮、催唤秋收的号角。
立秋时,我正休假在大山里,漫步在山林的秋意里,看巧妙纤手的秋风抚摸林间,弹奏起纯音乐《秋日私语》;看百鸟在秋林里飞舞,时而腾空而起,时而从这边稻田掠过,迅速飞向那边的杉林,最后没入山谷里;抬头仰望苍穹,一朵朵在蓝天里飘浮的白云,像沉睡的娃娃,像甜蜜的棉花糖,像奔跑的羊群……突然从苍穹间掠过的山雀,瞬间牵动我的心怀,把心底那根惦念的线一下子拉扯出来,只留下一片空寂的天和一个孤独的我,在面面相觑。刹那,莫名的悲伤从胸口涌出,脑海里闪过父亲那略有点驼的背影。想起来了,父亲就是在这个季节离开了我们。待夕阳落去,便是丰富的五彩。那红的像一片火海,那澄的像祖母晒的稻谷,而那紫的、灰的、白的、黑的……多像儿时顽皮的足迹,遍布山野,遍布村庄,遍布秋天的山林,有喜有乐,有悲有痛,与这五彩的天空一样,如此丰富多彩。而此时的天空,如此澄澈明净而高远,像极了宁静淡泊的人生境界。
“太阳是不是还没有落入山谷里。”母亲突然站起来,指着群山上正在旋转的风车说,“看看那风车的柱子,像镀了一层金子。”我们坐在吊脚楼上的晒楼上,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望去,不止是风车的柱子,远处的群山都镶上了一层金边,像绸带一般,随着秋风跳起舞,真美啊!
夜幕悄悄垂落,夜风似灵巧的手,轻轻拉上夜的拉链,天色便倏地沉了下来。晚风里裹着缕缕稻香,深吸一口,直沁心脾,让人瞬间心旷神怡。夏夜残存的燥热,被秋风一拂,乖乖躲进深山老林,只留下满院清凉,伴我们闲话家常。
立秋过后,秋的姿容愈发清晰。在季节的更迭里,在岁月的轮回中,大自然像握着支五彩的画笔,细细勾勒、慢慢晕染,将迷人的秋景绘成一幅艳丽鲜活的画卷,每一笔都是秋的温柔与热烈。
《白沙》版投稿邮箱(仅限本地作者):
kf3502669@126.com
请注明作者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并附上银行信息及账号。字数控制在1500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