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但对新鲜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提升学习能力,同时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江门市启明小学 陈王芳
融情于景,实践出真知
情境教学是比较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构建良好的情境,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比如,在《坐井观天》一课中,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差异性,使得学生懂得目光不能短浅的道理。对此,教师可以搭建和课文相关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井底之蛙的视野中,从而较为准确地描绘井底之蛙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对课文表达含义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践出真知。教师可以将生活情景与知识传授建立关联,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融入课堂中,成为教学主体。比如,在《幸福是什么》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幸福是什么”进行思考,构思一篇小文章,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在进行教学之前,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然后选出内容最丰富以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调动,让学生产生思考的动力,将生活和课堂内容建立关联。
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是学习的助推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灌输知识,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坐井观天》教学中,由于二年级学生思考能力有限,教师应该创造问题情境,让他们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同时,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性,让学生了解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何不同以及青蛙为何会产生错误认知。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为学生拓展“管中窥豹”等同义词,加深学生的印象,丰富他们的知识库。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组织各项比赛活动,如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营造良好氛围。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培养自主发言的勇气。教师还可以积极进行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并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课堂保持新鲜感,提高他们思维的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