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土办法’省事,没想到差点搭上性命。感谢江门市中心医院医生护士的全力救治,让我重获新生。”56岁的毛师傅怎么也想不到,20多年汽修生涯里最常用的“土办法”,会让他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危急时刻,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挺身而出,一场持续4小时的全肺灌洗术,1000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反复冲洗,最终将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易凤 陈君
A
一口柴油,肺里燃起“化学火”
毛师傅从事汽修行业20多年。事发当天,他像往常一样弯腰拿起油管,凑到嘴边想吸一口加快引油。这是汽修行业里引油时都会用的“土办法”——口吸油管,省时又省力。
可就在吸气的瞬间,毛师傅感觉一股刺鼻的柴油猛地冲进喉咙,顺着气管直灌进肺里。“当时就像吞了滚烫的辣椒水,胸口像被重锤砸了一下,咳得连眼泪都飙出来了!”回忆起事发时的场景,已康复的毛师傅仍心有余悸。
症状来得比想象中更凶猛。很快,他的咳嗽从间断变成持续的痉挛,呼吸越来越急促,伴有明显的胸痛,额头滚烫得能烙手。家属慌了神,将其紧急送往江门市中心医院,抵达时毛师傅已极度虚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CT片一出来,我们都捏了把汗。”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刘凌云至今记得当时的紧急情况,“右肺上中下叶都有‘白肺’表现,全是广泛实变影,就像泡在油污里的海绵,随时可能失去呼吸功能。”结合病史,医生迅速确诊为“吸入性重症肺炎”,而柴油作为脂溶性有害物质,如同无形的“毒药”,在毛师傅的肺里破坏肺泡、引发过敏反应及炎症反应。若不及时干预,急性呼吸衰竭和多器官衰竭会接踵而至,肺功能将迅速受损,死亡率极高。
“患者入院时已处于呼吸衰竭状态,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伴有明显呼吸窘迫,情况十分危急。”随后,毛师傅被紧急收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接受抢救性治疗。
B
4小时“肺部大扫除”,每一步都是挑战
“患者血氧饱和度跌到80%以下,Ⅰ型呼吸衰竭状态,必须立刻清除肺里的柴油!”刘凌云的话音刚落,一场跨科室的救援战随即打响。
呼吸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ICU团队紧急会诊,最终敲定“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刘凌云解释,该技术是一种清除肺部有害物质的关键手段,尤其适用于吸入性损伤或弥漫性肺泡沉积性疾病,通过大量无菌生理盐水反复灌洗受累肺叶或全肺,能够有效清除肺泡内的柴油残留和炎性分泌物,从而减轻化学损伤、控制炎症进展、恢复肺功能,是目前处理此类特殊吸入性肺损伤的核心手段。
但该技术对操作精度要求极高。“就像给沾满油污的精密仪器洗澡,既要冲干净污渍,又不能损坏零件。”刘凌云解释,手术最大的难点在于“肺隔离”:必须通过口腔置入双腔气管导管,将患病的右肺和健康的左肺完全分开,确保灌洗时左肺能正常供氧,一旦隔离失败,患者可能在术中窒息。
手术台旁,灯光聚焦毛师傅的呼吸道。经验丰富的呼吸介入团队小心翼翼地将导管送入气管,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反复确认位置,直到两侧肺的通气完全独立。随后,37℃的无菌生理盐水被缓缓注入右肺,每灌洗一次,医护人员都紧盯着回流的液体——最初是浑浊的深褐色,泛着油光,像污水污染了的花生油。随着灌洗的进行,回流液体由最初的浑浊、油性混浊液逐渐转为清亮透明。
“整个过程不能停,得保持节奏。”刘凌云回忆,4个小时里,团队成员轮流操作,有人负责控制灌洗速度,有人监测生命体征,有人记录液体量,连擦汗都要分秒必争。当最后一次灌洗完成,累计10000毫升生理盐水(相当于20瓶500毫升的输液瓶)从毛师傅的肺里流出,回流液已变得透明,这表明肺内残留柴油及炎性分泌物已被有效清除。这场“肺部大扫除”闯过了最关键的一关。
术后,患者被立即转入ICU进行严密监护,并接受综合性救治措施,包括广谱抗感染治疗、机械通气支持、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以及营养与液体管理等全方位护理干预。随着治疗推进,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步回升,呼吸功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与护理下,患者最终成功康复并顺利出院,未遗留严重肺功能损伤或其他后遗症。
C
安全第一,杜绝“口吸油管”危险操作
此次救治的成功有赖于医疗团队的技术与协作,但也凸显了职业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柴油等有害化学物质的意外吸入虽不常见,一旦发生后果却非常严重。
“柴油作为常见的烃类有机溶剂,具有高度刺激性和脂溶性,一旦误吸入肺部,危害极大。”刘凌云表示,柴油进入肺部后,会迅速渗透到肺泡和支气管黏膜中,破坏细胞结构,引发化学性肺炎。同时,柴油中的有害成分会在肺内持续沉积,释放毒性物质,诱发剧烈的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导致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
对于柴油误吸的救治,刘凌云表示,全肺灌洗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大量无菌生理盐水反复灌洗受累肺叶,能直接清除肺泡内的柴油残留和炎性分泌物,减轻化学损伤,控制炎症进展,为肺功能恢复争取时间。但这种手术对医院的技术实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多科室密切配合,才能确保手术安全。”
刘凌云也借此提醒,希望所有汽修、运输行业的从业者,杜绝“口吸油管”的危险操作,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很多人觉得这种方法方便,但实际上风险极高,一口没注意,就可能酿成悲剧。”刘凌云提醒,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完好,避免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柴油或其他有害液体误吸,要立即停止操作,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延,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以前总觉得‘口吸油管’方便,现在才知道,这是拿命换省事。多亏了医生护士,让我捡回一条命,以后我肯定规范操作,还会提醒身边的同行。”康复出院的毛师傅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