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在恩平举办的2025“百强陶瓷杯”职业女子篮球挑战赛(广东全运女篮对阵江苏全运女篮),场内赛事精彩,场外人气火爆。比赛门票销售情况理想,球迷大声呐喊,球员奋力拼搏,赛事各方面不输男子篮球。笔者认为,大火的女篮赛事,为大力发展体育经济的恩平提供了不少新启发。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本场比赛两队女篮选手的精彩表现让球迷感到票价值得,双方“真刀真枪”地拼抢,突破、三分球等技术展示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现场球迷纷纷举牌为广东全运女篮队员黄思静、杨力维等球星加油,并用镜头捕捉偶像的精彩瞬间。笔者认为,女篮赛事得到广泛关注,其背后是女篮项目曝光度的不断提升,女篮赛事成了香饽饽。
有业内人士表示,女篮赛事的火爆体现了“粉丝经济”的崛起。如今,“粉丝经济”成为消费经济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售票火爆,大家愿意花钱为这类消费项目买单,这是经济转型发展的趋势,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为的是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
目前,恩平市正在聚力打造“侨乡活力之城”,大力发展体育经济。在消费经济转型发展的今天,恩平可谓赶上了风口。接下来,如何办好粉丝喜欢的赛事?如何吸引更多粉丝来恩平看球或者观看其他比赛?笔者认为,有五点值得思考。
一是赛事举办要向专业化转型。赛事主办方必须抛弃任务式的办赛观念,市场化运作是持久办赛的唯一出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引进专业第三方策划和举办赛事是常态化的操作,地方主管部门也应具备专业化素养,才能让赛事服务更贴心。一般而言,赛事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冠名、票务、广告三大方面,高价值赛事的转播权也是收入的重要部分。而赛事的支出包括球队费用(包含出场、住宿等费用)、安保、场地、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要让收入大于支出,这是一个技术活。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恩平举办赛事已走出一条比较成熟的道路,2025中外职业男子篮球挑战赛和2025“百强陶瓷杯”职业女子篮球挑战赛两项赛事成功举办,日渐丰富的市场化赛事就是最好的例证。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篮球比赛,恩平举办马拉松(半马)、自行车、龙舟赛等赛事也已逐步走向市场化运作,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是赛事要精细化运营。将粉丝互动等纳入赛事举办环节,比如,部分赛事举办前一日,可安排签售球衣、粉丝合照等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举办粉丝见面会,将“粉丝经济”做大做强,让恩平成为部分赛事的大本营。还可参考NBA全明星周末等形式,举办长流程赛事,如篮球的扣篮、技巧、三人挑战赛等,一方面打造恩平篮球文化,一方面增加“留量”。赛事举办要找准定位,贵州“村BA”成为当地体育赛事“顶流”、文旅发展引流器,被誉为“苏超”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得“一塌糊涂”、一票难求,甚至吸引互联网“大牛”冠名……这些赛事成为业余比赛的佼佼者。恩平举办赛事如何定位?需要多尝试、多思考。
三是加大配套建设力度。体育迷风尘仆仆来到恩平,必然希望享受到好服务,恩平的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要素、服务质量要跟上。其次,恩平文旅要积极“抢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体育迷制订旅游线路,让广大体育迷宾至如归,在享受体育盛事的同时,泡泡温泉、坐坐飞机、看看冯如故里,感受恩平的独特魅力,推动“一场赛事带旺一座城”。去年11月举办的恩平温泉半程马拉松,宣传半径远超江门本地,来自湖南、广西等周边省份的不少跑友纷纷前来参加,赛事女子组冠军郭利亚更出镜为恩平濑粉、温泉“打卡”点赞,恩平的办赛口碑进一步提升。恩平应进一步完善配套,让恩平文旅搭上体育赛事的便车,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四是培养热爱体育的群体。恩平篮球群众基础广泛,办赛热情高涨,这些赛事的利好因素应保留和扩大。因此,恩平要积极推动篮球文化传承,大力开展校园培训,并吸引广大专业培训机构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进一步筑牢群众基础,让更多人参与体育经济的产业链。
五是利用线上宣传平台打造口碑。此次2025“百强陶瓷杯”职业女子篮球挑战赛在直播平台进行推广,线上流量相当可观,本报关于赛事的视频超过100万点击量,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未来,恩平可以在线上线下引导开展相关话题讨论,进一步提升恩平赛事举办地的地位。
笔者认为,只要把赛事办好,把体育迷服务好,各方聚力把口碑打造好,赛事的增值空间可以进一步提升,赛事的蛋糕可以进一步做大。恩平发展体育经济已经起势,要积极乘势而上,完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