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恩平市“凝聚政协力量 助力百千万工程”帮扶款物发放仪式在恩平市青少宫举行。现场共发放助学金15.2万元、危房改造资金30万元及乡村路灯安装款66万元,30名困难大学生、30户危房家庭、22条行政村成为直接受益者。这场持续四年的帮扶活动,不仅是恩平市政协践行“百千万工程”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更以实实在在的民生成果,让更多城乡群众感受到发展的温度。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谭锦波
帮扶领域持续拓深
2022年以来,恩平市政协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形成“政协搭台、委员带头、社会参与”的帮扶模式。
帮扶内容覆盖助学、助困、危房改造、乡村基建等多个领域——资助106名困难大学生圆了大学梦,为118户困难妇儿家庭送去关怀,支持82户家庭完成危房改造,还为46条自然村安装了460件健身器材,让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2024年,得益于该活动善款支持,今年73岁的荷木塘村村民刘检勤在古稀之年住上了新房子。
刘检勤独自住在村中,日常生活主要依靠外嫁的大女儿照料。此前,她所住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每逢刮风下雨,她总是村委会里的首要转移对象。“屋顶严重漏雨,室内排水不畅,长期潮湿,满是霉味。”祝荷村党支部书记黄用权回忆。通过恩平市政协帮扶善款、东成镇政府支持及家人自筹,刘检勤建起了面积53平方米的新房,还配有同等大小的院子用于晾晒,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2025年,支持该活动的社会力量进一步壮大。在恩平市历届政协委员联谊会、广东省恩平商会、政协委员及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共筹集善款135万元。
记者了解到,该活动已从最初聚焦助学,拓展到如今覆盖“住、行、学”多个民生关键领域,帮扶范围持续扩大,精准度不断提升。今年的帮扶资金中,助学金按本科生5000元、专科生3000元的标准精准发放,危房改造资金每户1万元直接拨付困难家庭,路灯安装则覆盖恩平市11个镇(街),切实将资源用在民生急需处。
仪式现场,款物发放环节井然有序。受助大学生分三批上台领取助学金,11户危房改造家庭代表分两批领取帮扶资金,22条自然村的村委会代表依次接收路灯安装帮扶物资。
同时,为感谢社会力量的支持,恩平市政协还为2025年定向捐赠3万元及以上的17个(名)社会团体、政协委员和海外侨胞代表(现场参与者)回赠牌匾以表谢意,让爱心传递有了更温暖的见证。
传递感恩与初心
“这份助学金不仅是物质支持,更是激励我们勇敢追梦的底气。”受助大学生代表、恩平一中学生吴某岚在发言中表示,家庭经济压力曾让她对大学之路心生忧虑,而这份帮扶让她得以卸下负担,专注学业。她代表30名受助同学承诺:“我们将刻苦钻研,锤炼品格,将来学有所成,一定回到家乡,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捐赠方代表、恩平市历届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吴虹云分享了参与公益的初心。他介绍,联谊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扶困助学、服务乡村”作为核心任务,此次活动助学款的筹集,离不开联谊会全体成员的鼎力支持。“希望同学们铭记温暖、自强不息,在逆境中锤炼品德,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
此外,恩平市政协常委冯东怡、恩平市政协委员唐小明、多米尼加侨领何岳文等也积极响应恩平市政协号召,连续多年向该活动捐助善款。“我父亲常常教导我要积极回馈社会,帮助家乡发展,所以我也延续我们家族的传统,以绵薄之力助力恩平发展。”冯东怡说。
受赠路灯村代表、大田镇朗西村委会梁惠红的发言,道出了乡村群众的期待。“村里晚上一片黑,老人小孩出门都要小心翼翼。”她提到,路灯安装不仅能解决出行安全问题,还能为村民夜间文化活动、农产品运输提供便利,“我们非常期待路灯的建成,并且我们一定会管护好路灯,让这份帮扶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梁惠红说。
专项监督确保帮扶长效
“不仅要发放款物,更要确保每一分钱用在实处、发挥长效。”恩平市政协主要负责领导在讲话中强调,为做好做实帮扶,恩平市政协已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与监督小组。专项工作小组将全程跟进危房改造与路灯安装,从施工规划到竣工验收,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推进;监督小组则重点监管资金使用、采购合规性、工程质量,通过定期巡查、公示进展等方式,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施工符合标准,真正把危房改造建成“安心房”,让路灯工程成为“暖心工程”“廉洁工程”。
“我们诚挚希望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爱心人士继续守望相助。”恩平市政协主要负责领导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联系广泛、凝聚共识”的优势,动员更多政协委员、社会团体、海外侨胞参与帮扶,在民生改善、产业支持、人才培养、生态改善等领域探索新路径,让政协力量持续为恩平“百千万工程”注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