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陈素敏) 金秋九月,在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台城二小”),百年学宫书声琅琅,而比书声更吸引人的,是一道流动的红色风景——30余名肩披绶带、精神饱满的“学宫宣讲员”,以清澈而坚定的童声,为初入校园的一年级新生讲述这座百年学宫背后感人的故事。“这座‘黄笏南纪念楼’,由旅港乡亲黄乾亨、黄乾利先生于1992年捐资280万港币兴建……”宣讲员何颖萱正站在“黄笏南纪念楼”前为新同学娓娓道来,她目光炯炯,言语中充满自豪。
据介绍,台城二小自1931年淑慎女校创办小学部以来,已走过近百年征程,而其前身更可追溯至明弘治年间的学宫,文脉绵延220余载。一砖一瓦,皆是历史;一草一木,俱见深情。而台山是著名侨乡,海内外乡亲历来有捐资助学、反哺家乡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海外乡亲、校友捐资建造了学校的教学楼、校友亭、校园雕塑等,这些建筑凝聚着一代代华侨对母校、故乡的牵挂与期望。
台城二小立足本校实际,通过立体化的“侨文化”内涵挖掘,创新组建“学宫宣讲员”团队,从全校学生中选拔30余名学生,建立高中低三个梯队,经过专业培训后担任校园文化讲解员。他们不仅在校内重要活动中承担宣讲任务,更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在新学期新生学前教育日,这些小宣讲员们分驻于校园内各个标志性景观旁,以真挚的语言和饱满的热情向新生宣讲。通过宣讲的方式,把思政课程与校园活动完美融合,让侨乡文化浸润学宫学子的心灵。
“通过宣讲,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学校历史的悠久和侨胞们的无私奉献。”何颖萱这样说道。在她身旁,一年级新生驻足倾听,眼神中充满好奇与感动。
据该校大队辅导员温晓燕介绍,宣讲内容不仅涵盖校史,还融入台山本地的侨乡文化。在课余时间里,辅导老师会围绕宣讲内容与礼仪规范等对宣讲员们进行系统培训,并通过模拟讲解和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下一步,该校将依托百年学宫的深厚文化底蕴,进一步厚植“侨”特色、做活“侨”文章,以华侨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