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蓬江区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参与综治中心实质化运行建设,探索“法院+综治”基层治理新模式,深化与综治中心的协同联动,将司法服务前移至基层治理一线,推动解纷资源整合,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实质化解能力和水平,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强劲的司法动能,切实扛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职责使命。
文/图
凌雪敏 罗君媛 李小红
双中心深度融合
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
今年5月,当欧某、李某来到蓬江区综治中心催讨广州某公司拖欠的7.86万元建筑材料款时,一场多方联动的解纷行动迅速展开。
在区综治中心的统筹协调下,区法院、司法、镇政府等部门共同研判,驻点法官王双建议通过“协议+司法确认”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经过多方努力,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法院现场完成司法确认。6月30日,首期款项如期支付,欧某和李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是蓬江法院深度融入综治中心的一个生动缩影,以综治中心为核心,促推法院部门力量、法庭功能、业务能手向中心汇聚,派法官常驻区综治中心、随驻镇街综治中心,推动院机关、法庭与区镇两级综治中心从职能衔接、信息互通到机制融合,实现深度融合,发力基层治理全过程,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矛盾化解高效闭环。
聚焦便民服务与智慧赋能,蓬江法院在综治中心设立司法服务窗口和自助立案设备,全面对接“广东诉讼服务平台”“人民调解平台”等智慧化平台,将诉讼服务深度嵌入基层治理体系。
以满足群众、市场主体多元化纠纷解决需求为导向,蓬江法院将此前所建立的多元解纷体系引入综治中心,推动市场化调解组织、“人大代表多元解纷联系点”“涉侨纠纷联调中心”“凉瓜法官工作室”“园区法官工作室”以及行业特邀调解员等调解力量融入综治中心,支持综治中心拓宽解纷渠道、丰富解纷力量,推动实现资源共享,构建起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多元解纷体系。
与此同时,蓬江区也积极探索综治中心建设新路径,立足中心城区特点,为更方便群众,拓宽群众矛盾纠纷化解通道,区综治中心驻法院调解工作站因地制宜在蓬江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双中心深度融合,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
“金融借款、物业服务、家事纠纷等10类关联性强、群体性突出、化解难度大的多发高发案件,我们都优先通过综治中心平台调处。”蓬江法院杨丽燕法官介绍说,立案前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向当事人提供书面指引,并依托“粤平安”平台实现纠纷全流程线上办理。
同类案件多发高发的背后,必然存在着社会治理问题。蓬江法院主动推进风险防控,把“案情表”转化为“社情表”,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向综治中心通报的辖区成讼情况报告得到重视。
多部门纵向联动
以综治之力破解执行难题
“大家伙没想到能这么快拿到了工资,还能保住工作,现在大家干劲越来越足,工厂的订单也不受耽误,我们坚定相信工厂会挺过来!”蓬江区某工厂因经营陷入暂时性困难,拖欠了120余名工人工资,被诉上法庭。在案件执行阶段,区综治中心、人社部门与蓬江法院携手联动,让工人合法权益得以快速兑现,工人代表的话语中满是感激与欣慰。
执行难一直是一块“硬骨头”,“人难找、财难寻”让胜诉当事人的权益难以得到及时保障。然而,将执行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转机。
在区委、区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以及综治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法院以深化部门联动协作为抓手,推动构建执行联动协作机制:成立应急处突工作专班,建立调度协调机制,联通公检法司政法各单位,综治中心平台信息纵向流通无缝对接,任务分层执行分级负责,进一步完善财产查控、执行威慑与信用修复机制、府院联动工作等机制。
“多部门协同解决问题,不同的思考角度能让我更容易看到案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理解群众真实感受。”执行法官梁沛杰说。
为持续深化执行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蓬江法院主动创新工作机制,在杜阮镇设立江门市首个镇街综治中心执行事务工作站,推动构建起区综治中心与镇综治中心,法院执行局与驻法庭执行团队之间构建起紧密协同、纵横联动的执行工作格局。驻杜阮法庭执行法官赵旸说:“基层综治力量凭借贴近群众的优势,能更迅速、精准地排查被执行人下落、财产线索等,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执行文书送达效率。”
审判力量横向整合 激活“法庭+综治”响应键
在基层,矛盾纠纷往往相互交织,小到邻里口角,大到集体利益纷争,单一力量难以有效破局。锚定中心城区治理需求,蓬江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法庭为支点,依托综治中心的调解资源和联动体系,横向激活“法庭+综治”响应键,强化同一治理层级协同交融,职能横向嵌合。整合资源在杜阮法庭构建诉讼服务、财产保全、多元解纷、审理执行全链条团队,建立“调、保、立、审、执、访”六位一体解纷闭环机制,打造“大法庭、小法院”,探索“侨都人民法庭”建设新路径。
该机制实质化运行以来,功能齐全,高效协作,响应及时、联合作战,法庭机制效能全面激活,简易、小额程序适用率稳定在90%以上,民事案件结案数及平均用时提升15%,执行案件平均执行周期缩短10天,成功联动法警运用“搜查令+预处罚+预拘留”等执行措施现场促成被申请人自动履行,实现辖区纠纷就地化解,群众诉讼更加方便,风险矛盾处置响应更加迅速,获得了镇委、镇政府及辖区企业的认可和欢迎。
随着纠纷数量的增加和类型的多样化,对调解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形成多元解纷合力,法庭主动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依托专业优势,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责。
“处理涉侨纠纷时,我们不仅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更要充分兼顾侨胞当事人对亲情、乡情的特殊需求,做到情理交融、刚柔并济。”今年7月,荷塘法庭组织荷塘镇、潮连街道的司法所、综治中心及辖区涉侨特邀调解员等调解力量,走进法庭开展调解业务培训和庭审观摩活动,学习运用涉侨纠纷对接机制。去年以来通过专题授课、庭审旁听等形式累计培训1300余人次,让法治思维融入基层解纷“末梢神经”。
法治扎根,综治一方。从全面入驻、推动解纷资源导入,到信息共享、联动协作、指导调解,蓬江法院与综治中心的深度联动正不断推进,共同创造也共同分享一份平安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