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江海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宁静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铭记抗战历史 凝聚奋进力量
为师生系好新学期“法治纽扣”
江海区创新开展沉浸式国防教育活动
江海公安获赠锦旗
议事解难题 联谊暖人心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9 月 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海区探索“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政企新生态
“宁静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根据企业需求,江海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协助企业供应商来江海考察。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榕

    检查多、督查多、调研多、参观多……频繁的检查督查和调研指导让企业耗费大量精力、疲于应付,影响企业正常发展。这些问题,现在有了解决方案:开启“宁静服务”。

    为聚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今年5月,江海区在全市率先推出《江海区企业调研服务实施方案——企业宁静服务计划》(以下简称“宁静服务”),区直各单位、街道开展涉企活动需通过江海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预约或登记,切实减少重复调研、多头调研现象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共同构建“无事不扰”的服务机制。截至目前,通过江海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预约的调研、活动共计39次,发起调研活动被拒18次。

    什么是“宁静服务”?江海区有哪些积极探索?近日,记者参加江海区首期企业“宁静服务”茶话会,与参与该计划的试点企业面对面了解情况。

    “无事不扰”让企业静心谋发展

    到生产一线摸排需求、到辖区企业开展检查,是政企互动必不可少的活动,但如果活动过多、缺少统筹,就会打扰企业安心、静心开展生产活动。

    政企互动中的“烦企扰民”问题如何破解?江海给出了答案——“无事不扰”。

    “无事不扰”旨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江海区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历史调研频次等建立试点企业名录库,以13家企业为试点开启“宁静服务”。

    “宁静服务”是江海区建立的涉企调研管理体系,秉持统筹协调、精简高效、问题导向、服务企业的原则,由江海区政府办公室、江海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区内企业调研活动,减少重复、多头调研,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提升调研实效,为企业打造专注发展的优质环境。其适用范围包括各类到企调研、举办主题活动以及上级部门交办并由本级联系的入企活动。同时,建立“四合并”制度,将关联度高的多项调研合并为一项专题调研,将跨部门涉企检查合并为“综合查一次”,将分散的政策宣讲、技能培训、政务服务等合并为“综合服务日”,将多项企业数据合并成数据库,切实减轻企业非经营性负担。

    “‘宁静服务’启用后,效果明显。今年8月,我们只有1次行政接待,相较于该服务启用之前,平均每月减少了5—8次行政接待。”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副经理张蔼亲说:“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政府部门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企业创业投资有了家的感觉,心里很踏实。”

    “作为多家国际品牌的代工生产服务商,我们的车间生产内容主要有自主研发产品与客户定制样品。此前,由于参观管理机制并未得到完善,企业难以逐一核实研学团、调研组、访问团成员身份,对于未公开样品容易发生不当拍摄的情况,给商业机密保护带来隐患。”江门摩尔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吴艾笙表示,“宁静服务”帮助企业精准控制参观流程,有效过滤非必要访问,在保障知识产权安全的同时,也大幅减少了不必要的接待工作。

    “现在通过标准化预约流程,我们既维持了必要的商务交流,又切实降低了商业机密泄露风险,实现了企业运营效率与安全保障的双重提升。”吴艾笙补充道。

    政企交往需要给彼此留出足够的自主空间,充分尊重企业发展的规律,从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江海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中心将高频调研重点企业纳入保护清单定向保护,刚性审核各部门调研需求,赋予企业调研“限次管理权”和“自主选择权或拒绝权”。

    自“宁静服务”实施以来,首批受保护企业接受调研频次月均降至1次以内,企业专注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无处不在”让企业安心有保障

    “无事不扰”不代表不作为,而是要实现精准、有效的监管和帮助。

    不同规模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诉求,大型企业需要静谧的环境以专注自身发展,小微企业则渴望增加曝光度以拓展市场。“宁静服务”并非简单地将调研拒之门外,而是基于差异化的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细致措施。

    该服务流程涵盖收集、整理、分类、对接、反馈等多个环节。首先,全面收集不同单位的调研需求;随后,对这些需求进行细致整理与分类;接着,依据“非必要不调研”的原则,精心筛选出对企业发展真正有益的活动;最后,主动询问企业是否有意愿接受这些活动,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权。

    “我们不‘外耗’,只‘内卷’,深入了解不同企业的具体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会统筹规划,为企业安排最有利于其发展的调研活动,同时帮助企业拒绝那些不必要的活动。”在江海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看来,“宁静服务”不仅是为企业发展做“减法”,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也是为政府服务做“加法”,促使政府部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部分调研团往往聚焦于特定产业或领域,由于对当地情况不够熟悉,会依据自身经验选择一些名气较大的企业。这导致大企业频繁受到打扰,而小微企业却无人问津。我们希望通过‘宁静服务’进行资源合理调配,让更多优质江海企业进入公众视野,助力它们打响自身品牌,实现更好的发展。”江海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看似“无事不扰”,实则“无处不在”。

    江海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创立之初就是以服务企业发展为核心,打造“中枢性”服务联合体,构建“一核引领、全链覆盖”服务格局。

    在服务响应方面,该中心实行企业诉求1个工作日内响应转办、简易诉求1个工作日内办结,形成“问题收集—分类交办—限时解决—跟踪回访”的服务闭环。

    在资源整合方面,该中心打造“多渠道归集、一窗口对外”的综合性服务联合体,破解企业“跑断腿、问遍人”困境,打包数字化转型、AI应用、法律咨询等增值服务“送货上门”,实现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

    在项目落地方面,该中心为企业匹配“专属陪跑员”,提供从注册登记、许可办理到工程建设审批、项目运营的“一对一”协办服务。

    记者手记

    “勿扰模式”背后的治理担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如何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成为对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考验。江海区创新推出“宁静服务”机制,正是对这一课题的积极回应,展现出政府在精准施策中的探索与担当。

    “宁静服务”不仅是赋予企业“说不”的底气,更是政府对其职能定位的深刻重塑。它绝非放任不管,而是以“包容审慎”为原则实施精准监管——既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又确保公共服务始终在线。

    该机制的核心,在于实现“无事不扰”与“无处不在”的辩证统一。“无事不扰”,强调的是政府通过制度约束,杜绝重复调研、多头检查,让企业从频繁迎检中解脱出来,静心经营;“无处不在”,则体现为政府主动服务、精准响应,及时感知和化解企业发展中的“成长烦恼”。江海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依托“中枢型”服务联合体,构建起“一核引领、全链覆盖”的服务新格局,让企业感受到“随时在线”的支撑。

    “勿扰模式”的背后,是政府通过自我加压为企业减负的努力——以政府的“加法”换取企业的“减法”,用政府的“有为”守护市场的“有效”。这既是一种治理理念的提升,也是一种服务能力的彰显。唯有真正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减少非必要干预,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让企业发展更从容、更坚定。(何榕)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