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恩平籍大学生纷纷回归校园开始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而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他们选择返回家乡,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投身各类社会实践,用专业知识服务家乡,在岗位上锻炼自我、积累经验。这片熟悉的土地,成为他们走出象牙塔后的第一个“实践课堂”。
为更好地引导恩平籍大学生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才干,团恩平市委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提前谋划、多方协调,围绕“百千万工程”,结合恩平实际需求,在暑假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文/图 周晓营 谭锦波
7月31日,恩平市第一中学迎来一批特殊的学长学姐,团恩平市委、恩平市学联共同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同心同行·高三有你”备考分享活动。来自多所高校的大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为高三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备考建议和心理调适方法。现场交流环节气氛轻松,高三学生就关心的问题踊跃提问,学长学姐一一回应。活动还联动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8月,团恩平市委联合恩平市关工委、恩平市慈善会等单位共同推动“读书角”公益改造项目,为困境儿童打造一方属于自己的学习小天地。该项目吸引不少返乡恩平籍大学生积极参与,他们随主办方工作人员深入困境儿童家中安装书桌,并为孩子们挑选书籍,与孩子们聊天、玩游戏,倾听他们的心事。
作为暑假实践的重头戏,2025年恩平市“展翅计划”于7月全面启动,致力于搭建大学生与家乡用人单位之间的对接平台,围绕“百千万工程”涉及的多个重点领域推出技术、管理、教育、乡村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实习岗位。据统计,今年共有84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展翅计划”,提供357个实习岗位,涵盖乡村振兴、文化教育、行政管理、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共收到简历投递近千份。不少返乡大学生通过在岗实践,真正体验了职场环境、锻炼了实操能力,部分表现优异的学生还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这个暑假,恩平市多个社区和公共场所都能见到身穿志愿者服装的大学生,从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到走进基层文化站点和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他们清理垃圾、引导交通、协助老人、辅导儿童……
随着暑假结束,大学生陆续返回校园,他们在家乡恩平留下的足迹和贡献依然清晰。这个夏天,他们不仅是学习者,更是参与者、行动者,家乡不只是记忆中的故乡,更是他们实践锻炼、服务社会的起点。
团恩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返家乡”社会实践机制,紧密结合“百千万工程”,拓展更多服务岗位和实践场景,让大学生与家乡真正实现“双向奔赴”,为恩平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青春智慧与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