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绿的禾苗中白鹭展翅徘徊,榕树荫下长者们舒适乘凉……在君堂镇西园村,乡村安居乐业的景象令人羡慕。近年来,西园村党支部书记吴坚艺作为一名镇人大代表,他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汇聚民意,在推动村容改善、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人大力量。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通讯员 吴杰华
倾听诉求
改善人居环境
西园村不少自然村的连片外墙多为老旧房屋的外立面,因年久失修,墙面早已斑驳脱落,露出内里参差不齐的砖石,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整体美观,脱落的墙皮还存在安全隐患。村民们日常路过,总是忧心忡忡,多次向村委会反映这些问题。身为人大代表,吴坚艺一直将村民的生活点滴放在心上。他深知,改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而这片破败的外墙便是西园村人居环境提升路上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全面了解村民的想法,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穿梭在村里的大街小巷,走进一户户村民家中,与大家促膝长谈。无论是在田间劳作的间隙,还是在村民家中的饭桌前,吴坚艺都耐心倾听村民对于外墙改造的诉求。村民们纷纷表示,希望能改造破败不堪的外立面,让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也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安全、舒适。
收集到村民的诉求后,吴坚艺深感责任重大。他积极建言献策,精心准备了详细的外墙现状报告,图文并茂地展示其中的安全风险。经过不懈努力,他关于修复外墙的建议终于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成功争取到了部分项目资金,为外墙改造项目的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通过几个‘一点’来推动建设,上级支持一点,镇政府出一点,村委会出一点,村民出一点,合力推动项目开展。”吴坚艺说。
项目启动后,吴坚艺并没有丝毫松懈,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与改造效果的持久性。施工期间,他几乎每天都会前往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交流,了解工程进度与遇到的困难,指出问题,要求施工方认真处理,直到达到标准。在他的严格监督下,施工方始终保持严谨态度,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高质量要求。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西园村原本破败不堪的连片外墙终于焕然一新。统一的色调、整齐的墙面,与周边的乡村景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新改造的外墙不仅提升了村庄的颜值,更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如今,村民们路过这片外墙时,脸上洋溢着笑容。村里的孩子们也在新墙下嬉笑玩耍,为村庄增添了更多生机与活力。村民吴大叔表示:“人大代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前担心墙皮掉落砸伤人,现在走在路上安心多了,村子也变得漂亮了,生活更有盼头。”
吴坚艺看着改造后的成果,心中满是欣慰,他告诉记者:“作为人大代表,为村民谋福利、解难题是自己的职责所在。我将继续关注村里的大小事务,积极履职,推动更多民生项目落地,让西园村变得更加美丽宜居,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亲力亲为
参与乡村建设
从国道G325线沿着乡道进入西园村,道路两边是绿油油的一片,令人心旷神怡。
多年前,西园村文化楼一带还是一个鱼塘,属于卫生死角,如今,在吴坚艺等代表的推动下,这里已建成一个村民运动娱乐的中心,村中文化楼、祠堂、篮球场、康乐设施、榕树头等融为一体,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纳凉聊天的好地方。
“我们坚持每年做一点,一年一小变,几年一大变,通过长期的努力,大幅度改善了村容村貌。”吴坚艺告诉记者。不少外出乡亲回到村中聚会,看到村庄变美,感慨良多,对村中事务也逐渐关心起来。如榕树头村的外出乡亲承诺将积极捐款,尽快完成村中塘坦的建设。
作为一名代表,吴坚艺还带头开展三线整治。“我们与村民一起上阵,大家亲力亲为,把力所能及的事尽量做了,专业的线路整治就交给专业的部门去处理。”记者看到,村中的三线基本完成了整治,线路走位整齐。吴坚艺还通过镇相关部门邀请五邑大学的学生到村中进行创作,色彩鲜艳、主题鲜明的墙画为农村增添不少活力。此前,村中的灌溉渠由于年久失修,灌溉功能失效,吴坚艺将相关情况上报,推动灌溉渠由泥渠升级为“三面不见土”的水泥渠道,提升灌溉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西园村位于国道G325旁边,区位优势显著,吴坚艺说:“目前,相关交通项目正在开展,将进一步打通通往沙湖镇的乡道,届时,村中交通流量预计有所增加。”他指出,西园村中有历史悠久的碉楼、青砖瓦房,未来可以将历史和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打造新的“网红打卡点”,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
“在吴坚艺的推动下,西园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接下来,我们将以点带面,推动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加强交流,聚焦村民诉求,扎实履职,为君堂镇‘百千万工程’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君堂镇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