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那吉镇群众梁先生紧握该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多亏你们多次帮忙调解,压在我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下了。”一宗因宅基地边界引发的邻里纠纷,在该镇综治中心牵头,司法所、村委会协同调解下得以圆满化解。这是那吉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治理资源下沉、服务触角延伸的生动实践。
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通讯员 袁家玮
阵地升级
提供“一站式”服务
今年6月,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那吉镇投入资金对综治中心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科学调整群众接待厅、部门进驻工作室、矛盾纠纷调处室和网格工作室、监控研判室(加挂综治协调指挥中心)和社会心理服务室等“五室一厅”,建成集信访接待、纠纷调解、网格管理、心理服务于一体的治理枢纽。
“改造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机制创新和流程再造”,那吉镇平安法治办负责人表示,“通过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真正实现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事情全办结’。”
多元协同
“闭环式”解决“棘手事”
此前,那吉镇综治中心接到那西村岑先生反映养殖用水污染问题后,立即协调执法、环保、畜牧、水利等部门现场调查并促成双方和解。一桩桩“棘手事”依托“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快速响应,有效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委会及相关部门单位力量,形成“多方联动—分层过滤—闭环处置”的矛盾化解模式,不仅提高了调解效率,更筑牢了平安建设根基。今年以来,全镇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起,调解成功率达94.7%。
同时,那吉镇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通过“我当一天网格员”“背包住村”“平安夜访”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摸排矛盾隐患、收集民意。今年以来开展“平安夜访”480余人次,落实群众意见建议16条,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智慧赋能
实现“全域实时防控”
如何实现基层治理从“人防”到“技防”的跃升?那吉镇以“雪亮工程”为抓手,将全镇9个网格的79个高清公共视频监控全部接入综治中心指挥平台,实现对重点区域、重要路口的24小时实时监控。
屏幕“站岗”、鼠标“巡逻”,让基层治理变得更加精准高效。在那吉镇党委的统筹推进下,科技手段不仅延伸了工作触角,更提升了风险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在今年第六号台风“韦帕”来袭期间,那吉镇综治中心通过视频巡查及时发现辖区内部分村道出现树木倒伏、碎石散落等险情,立即联系村干部和网格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
夜色渐深,那吉镇综治中心依然灯光通明,工作人员正研判新收到的纠纷案情;监控大屏上,街巷画面实时传递着安宁讯息,网格员奔走于阡陌之间,绘就出一幅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图景。从硬件升级到机制创新,从多元共治到智慧赋能,那吉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为支撑,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地实践,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心结”、化纠纷,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