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侨都·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肉类价格微幅下降 蔬菜价格总体略涨
上门办理业务超7万人次
侨乡师者匠心筑梦海外
56天救回980克“掌心宝宝”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9 月 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职院“职教出海”获重要突破
侨乡师者匠心筑梦海外

方镕城老师在泰国课堂授课。(学校供图)

    当泰国巴吞他尼大学的课堂响起中文授课声,当智能制造的专业知识跨越国界在异国师生心中生根发芽,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方镕城用一个月的海外授课,在两校职业教育交流史上写下了亮眼的一笔。教师节前夕,方镕城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职教人的担当与情怀,也彰显了该校国际化办学战略的重要成果。

    此次教学是江门职院教师首次赴海外高校承担系统性专业课程授课任务。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该校近年来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实施“职教出海”战略的具体体现,在该校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江门日报记者 娄丹 通讯员 江职宣

    跨国授课 助推知识传播与技能共享

    8月的泰国,气候炎热,但巴吞他尼大学工程学院教室内学习氛围则更加热烈。方镕城采用“理论精讲+实操演练+虚拟仿真”的教学模式,系统介绍了智能制造领域的有关技术。驱动电机设计、动力电池检修等复杂知识,通过他精心准备的教具和仿真模型,变得直观易懂,成功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方老师的课程使我们对新能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泰国学生的课堂笔记上,密密麻麻的双语注释是他们收获的见证。为更好地适应当地教学需求,方镕城提前研究了巴吞他尼大学的课程体系,与泰方教师共同商定教学内容,将国内智能制造的有关技术和实践经验,融入可视化的教学方案之中。在实训环节,他带领学生完成电池模组的拆装练习,尽管汗水浸透衣衫,但中泰师生脸上的笑容,成为两国职业教育协作的最佳注脚。

    泰国巴吞他尼大学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我们首次系统引入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有关课程,方老师的教学填补了我校的空白。”这份认可,离不开方镕城夜以继日的教学准备——他不仅将中文教材转化为中英文教学大纲,还紧密结合泰国产业现实,对实训内容进行了针对性调整。这些自编教案,已成为两校进一步推动课程共建与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依据。

    “在泰国授课期间,我切身感受到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从我住处到市场短短2公里内,有4家汽车销售4S店,其中2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这让我真切意识到,中国智能制造技术已从‘制造输出’转向‘品牌输出’。其次是师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热情,折射出产业变革对教育生态的重塑。”方镕城说。

    匠心育人 从校内实训到国际讲台的初心坚守

    方镕城的教学故事从2019年就开始在江门职院书写。当时,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他率先开设“新能源汽车实训”课程,将产业前沿与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他常常对学生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每提升1%,中国汽车在国际上就多一分竞争力。”这些话语,深深印刻在学生心中,也成为他们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双重财富。

    在学校的实训基地里,方镕城总是那个最晚离开的人。为备战各类技能大赛,他曾连续半个月吃住在校,带着学生反复调试设备,不放过0.5毫米的误差。“学生将来要进生产一线,现在练的每一手都得扎实。”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结出了累累硕果:他所指导的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2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其中“新能源汽车智能升降拆装台”已成功实现校企转化并投入实际应用。

    巴吞他尼大学作为泰国知名的综合性高校,其工程与技术学院在智能制造、电气工程等领域学术积淀深厚,与江门职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的建设目标高度契合。自2024年11月两校正式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双方在师生互访交流、专业课程标准共建、技术联合研发、国际技能竞赛组织等多个维度持续深化务实合作。

    当海外授课的机会来临时,方镕城将这份匠心带到了泰国课堂。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后,他主动与泰方教师开展教研交流,共同制定“动力电池检修”等课程标准。那些在侨都校园积累的“项目式教学”“理实一体化”等经验,经过本土化改造后,成为巴吞他尼大学师生眼中的“中国职教智慧”。

    文化搭桥 “中文+职业技能”促进人文与职教交融

    在泰期间,方镕城特意准备了一套中英文双语的职业技能讲义。他常用“你好”“谢谢”等基础中文串联专业术语,让泰国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初步接触中文与中国文化。当他带领学生用中文朗读零部件名称时,课堂内传来的不仅是琅琅书声,更是中泰文化互鉴、教育相融的和谐回响。

    这一教学创新并非偶然。作为学校新能源汽车教育科普基地的核心成员,方镕城深入江门社区开展科普活动,在充电桩旁为居民讲解安全规范。“技术必须让人会用、好用”,带着这样的理念,他在泰国课堂重现“场景化教学”,通过微型充电桩模型让学生动手实操,真正掌握技能要点。

    如今,方镕城带回的不仅是个人的教学心得,更是两校未来合作的清晰蓝图。目前,江门职院正携手泰国巴吞他尼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泰国中资企业等单位,共同推进“中泰‘语言+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下一阶段,该校还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开展中外联合培养及留学生等项目。今后,这样的跨国教学与合作将成为常态,而方镕城及其团队所传递的知识火种,也必将在“一带一路”的职教土壤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从侨乡实验室到国际讲台,从技能竞赛到课程共建,方镕城的海外授课之旅是江门职院持续推进国际化办学、服务“职教出海”战略的一个缩影。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学校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将与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共建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会有更多师生像方镕城一样,到海外高校授课教学,向世界传递中国职教的理念与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