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今年第16号台风“塔巴”以11级强热带风暴强度在台山市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30米/秒,给台山及周边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台风过境期间,全市平均降雨量71.4毫米,石井站更是测得213.5毫米的特大暴雨。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自然灾害,江门市保险行业闻“风”而动,从灾前的周密部署到灾中的一线救援,再到灾后的快速理赔,用专业服务为受灾群众和企业筑起一道坚实的“保险防线”,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提前部署
织密防范网络
风雨将至,预警先行。早在台风登陆前,江门市保险行业协会就在江门金融监管分局的指导下,紧急召集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等多家财产险公司理赔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台风应对工作展开深入研讨。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会议明确了应对台风的核心原则。各保险公司迅速启动重大灾害理赔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理赔、查勘等关键岗位人员全员待命。针对台风可能影响的重点区域,特别是台山沿海地区,各公司提前部署救援拖车、查勘车辆及人员,形成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应急网络。
市保险行业协会还同步建立了灾情信息日报机制,确保各公司每日定时报送受灾报案数量、预估损失和理赔进展,为监管部门统筹调度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我们提前6小时就完成了所有重点区域查勘力量的集结待命。”该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台风登陆不等于风险解除,协会一直持续督导各会员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做到‘灾情不结束、服务不打烊’。”
与此同时,全市超7000艘涉渔船舶已全部回港避风,2600多名渔排养殖人员、海洋牧场人员全部上岸避险,为保险理赔工作打下了前期基础。
风中逆行
帮助受灾群众
9月8日上午,台风“塔巴”席卷恩平、开平区域,树木倒塌、车辆受损等险情不断涌现。在恩平市的一条主干道上,平安产险查勘员黄一鸣冒着倾盆大雨开展黑点巡查。突然,他发现路边一辆小轿车被倒塌的大树死死压住,树枝与车身交织在一起。
当时,黄一鸣立刻通过预留电话联系车主,在告知现场情况的同时耐心安抚客户情绪。“当时雨下得特别大,视线受阻,我担心车辆长时间被压会造成二次损伤。”他争分夺秒,仅用10分钟就协助赶到的客户一起清理倒塌树木,成功将车辆转移至安全区域。
同一时间,位于开平的平安产险查勘员黄颂良也接到客户报案,称车辆被倾倒的大树砸中无法移动。挂掉电话后,黄颂良立即驱车赶赴现场。抵达后他发现,倾倒的大树体积较大,仅凭一人之力无法移除。于是,他主动联系周边村民,合力开展切割、清理工作。在众人的协作下,沉重的树干被分段移开,客户车辆成功脱困。现场村民纷纷为这位逆风而行的查勘员点赞,但黄颂良只是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风雨中,保险查勘员的身影穿梭在城乡各个角落。他们的橙色雨衣成了风雨中最醒目的安全信号,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应赔尽赔、能赔快赔”的服务承诺,为受灾群众送去了温暖。
灾后理赔
科技赋能提高效率
台风过后,天空逐渐放晴,但保险行业的战斗并未结束。随着各地恢复生产,江门人保财险理赔人员第一时间奔赴川岛沿岸,对受台风严重影响的农业养殖区域进行损失核实。台风过后仍有风雨,理赔人员小心翼翼地登上受损的养殖平台,仔细记录网箱破损、养殖物流失等情况,为后续理赔定损收集第一手资料。
在全市范围内,保险行业的灾后理赔工作全面展开。各保险公司统一开通的台风灾害理赔绿色通道发挥了关键作用,“快查快赔”“无保单理赔”“线上极速理赔”等便民举措让受灾群众感受到了服务的高效。平安产险对出险客户完成100%回访及索赔指引,详细登记标的出险受损情况及处理进展。
科技手段的应用让理赔效率更高。各保险公司充分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线上视频查勘等技术,对大面积受灾区域进行快速定损。无人机盘旋在受灾村庄上空,高清镜头捕捉着房屋受损情况;理赔人员通过手机APP与客户视频连线,远程指导客户上传损失照片和相关资料,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风雨无情,保险有爱。“市保险行业协会将协调行业共享救援资源,形成合力加快理赔进度。”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行业将持续密切关注灾情发展,用专业、高效的理赔服务帮助受灾群众和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