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
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天山脚下“户儿家”
守望相助是一家
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2100万辆
小红书平台被查
美国“抓人”事件或影响韩企对美投资
与法同行 启梦未来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9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山脚下“户儿家”
守望相助是一家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11日电 褪色的马鞍、泛黄的粮票、磨损的布票,以及墙上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老照片……在新疆阿勒泰市红墩镇“户儿家”文化大院里,一件件老物件静静陈列,仿佛将时光拉回到那些民族互助、亲如一家的岁月。

    “有好吃的大家分着吃,大家吃了大家香。”“户儿家”文化大院创始人李红秀总是以这句朴素的话开启她的讲解。2012年,她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户儿家”民俗陈列馆,收集了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老物件350余件。

    “户儿家”的历史可追溯至1861年,当时40余户汉族农民从甘肃、陕西、山西迁移至红墩镇,与当地群众共同生活,形成了多民族共生共融的独特村落。长期以来,大家相互扶持、繁衍生息,发展为3000多人的村落,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

    李红秀1972年嫁到阿勒泰市红墩镇,与“户儿家”结下不解之缘。“自从嫁到‘户儿家’,我被他们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所感动。”李红秀说。她亲自收集每一件展品,邻居们送来祖辈的马鞍、旧粮票、布票等,帮助她一起建起了展馆。“我常跟参观者说,好日子是各民族同甘共苦拼来的。”

    “祖辈们迁移到红墩镇后,修渠引水、开荒种菜,从事农业生产。”“户儿家”第六代成员李晓荣说,“牧民下山到‘户儿家’,用牛羊换麦子、面粉,与居民慢慢就成了好朋友。”

    阿斯亚·巴合恰尔也是“户儿家”的第六代成员,她的家庭是多民族融合的缩影。“我的母亲是哈萨克族,我的外公是汉族,我的父亲是回族,我从小就在多民族的家庭里长大。”

    传承“户儿家”团结互助的精神,阿斯亚·巴合恰尔常年照料汉族邻居王大姐生病的家人,用传统草药知识为牧民孩子缓解疼痛,组织“爱心妈妈”团队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

    在政府的支持下,“户儿家”民俗陈列馆已扩展为200平方米的“户儿家”文化大院,成为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

    “你帮我来耕良田,我帮你来放牛羊”“‘户儿家’的各族人民心连心,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如今,每当参观者来到这里,村民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用悦耳的歌声和动人的舞蹈,向来访者诉说着民族团结的深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