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侨都·求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身健康 从“齿”做起
为患者精准“除瘤”
检查发现竟是视网膜脱离
推动智慧医疗蓬勃发展
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9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身健康 从“齿”做起
医生:过度摄入糖分易引发口腔健康危机
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
劳嘉成

    25岁的小美是“奶茶重度爱好者”,每天1—2杯全糖奶茶是她的标配,下午工作间隙,糖果、蛋糕等甜食更是从不离手。但最近她发现自己的牙齿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检查发现,由于长期、高频摄入高糖饮食,牙齿出现了广泛性龋坏、牙龈炎等问题。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口腔科负责人劳嘉成提醒,过度摄入糖分容易引发口腔健康危机,同时呼吁大家从减糖控体重做起,将爱牙护齿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刘森 陈智敏

    A

    长期喝奶茶导致口腔问题

    “早知道长期喝奶茶、吃甜食会对牙齿造成这么大伤害,我肯定会控制自己的。”近几个月来,一系列牙齿问题让小美苦不堪言:牙齿对冷、热、酸的食物变得异常敏感,门牙上出现了明显的褐色斑点,甚至有了“小洞”,牙齿表面也感觉“软软的”,刷牙时牙龈还频繁出血。

    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小美多颗牙齿的牙颈部出现广泛性龋坏(蛀牙);长期的酸腐蚀导致牙釉质大面积脱矿软化,失去了原本坚硬的质感;同时,她还患有严重的牙龈炎,牙面上堆积了大量软垢和牙结石,牙龈红肿,探诊时出血明显。

    “小美这些牙齿问题,根源就在于长期、高频次摄入高糖饮食和酸性饮料。”劳嘉成解释,奶茶中的茶与糖混合后呈酸性,再加上大量糖分,为口腔内的致龋菌提供了充足“燃料”,使得牙齿持续遭到腐蚀,最终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当我们摄入糖分时,口腔中的细菌会利用这些糖发酵产酸。这些酸会持续腐蚀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导致牙齿脱矿,最终形成龋洞(蛀牙)。”劳嘉成表示,这个过程就像一场发生在口腔内的“酸雨”,一旦龋洞形成,细菌就更易进入并深入牙齿内部,破坏进程将大大加快。

    B

    摄糖过多易引发连锁反应

    “很多人以为摄糖过多只会导致蛀牙,其实远不止如此。”劳嘉成强调,频繁、大量摄入糖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多种口腔疾病。

    一是龋齿,也是大家常说的“蛀牙”。劳嘉成指出,高糖饮食者,尤其是偏爱含糖饮料和黏性糖果的人群,龋齿往往呈现多发、范围广的特点,且龋坏部位多集中在牙颈部和牙缝等清洁难度大的区域。随着病情发展,龋洞会向牙齿深层蔓延,侵犯牙本质时,会引起牙齿酸软刺痛;一旦侵犯牙髓,就会引发剧烈疼痛,甚至导致牙髓炎。

    二是牙釉质脱矿与酸蚀症。除了细菌产酸,很多含糖饮料本身就带有酸性,比如可乐、果汁、奶茶等。这些酸性液体能直接对牙齿最坚硬的保护层——牙釉质进行化学腐蚀,导致牙釉质中的矿物质流失,表面变得粗糙、呈白垩色,同时还会出现软化、敏感等问题。“这种损伤和细菌无关,是纯粹的化学腐蚀。”劳嘉成介绍,出现牙釉质脱矿与酸蚀症后,牙齿外观会变得暗淡无光,牙齿切端甚至可能出现透明感或缺损,严重影响牙齿美观和功能。

    此外,劳嘉成表示,糖分虽然不直接导致牙周病,但却是牙周病的“催化剂”。糖分会为牙菌斑的疯狂繁殖提供“温床”,大量堆积的牙菌斑若未及时清除,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牙结石及其表面附着的细菌会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若不加以控制,炎症会向牙齿深部发展,破坏牙槽骨,进而引发牙周炎,出现牙龈萎缩、牙缝变大、牙齿松动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牙齿脱落。

    劳嘉成提醒,无论是龋齿形成的龋洞,还是牙釉质被酸蚀变薄,抑或是牙周病导致的牙龈萎缩、牙根暴露,都会使牙齿内部敏感的牙本质暴露在外。一旦受到冷、热、酸、甜或刷牙等机械刺激,就会引发疼痛,引起牙齿敏感系列问题。

    C

    口腔健康需要日常守护

    “口腔健康不是靠治疗,而是靠日常守护。”劳嘉成结合临床经验,给出了一套实用的日常护牙建议,帮助大家远离口腔疾病。

    有效清洁,不放过任何“死角”。正确刷牙是基础,每天早晚都要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

    牙缝清洁不能忽视。牙刷只能清洁60%的牙面,牙齿邻面需要借助牙线或牙缝刷清洁,这是预防牙周炎的关键一步。“很多人从未使用过牙线,其实每天用牙线清洁牙缝,能有效清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减少牙缝间龋坏和牙周问题发生。”劳嘉成建议。

    科学膳食,减糖限酸是关键。减少碳酸饮料、果汁等酸性饮品的摄入频率。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有助于自洁牙面。咀嚼粗纤维食物也能促进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关注食品标签,学会识别“游离糖”,自觉控制每日摄入总量。劳嘉成提醒,很多加工食品中都含有“隐形糖”,比如蜂蜜、糖浆、饼干、糕点等,甚至一些标榜“健康”的果汁,也含有大量浓缩糖分。

    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很多人在口腔出现明显疼痛时才来就诊,此时问题往往已经比较严重,治疗难度和成本都会增加。”劳嘉成提醒,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洗牙)至关重要。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和一次洁牙。

    “专业口腔检查能发现自己看不到的早期问题,比如牙齿邻面龋坏、早期牙周炎症等,早期干预治疗,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省时、省力还省钱。”劳嘉成提醒。

    医学指导

    劳嘉成: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口腔科负责人,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口腔专业,擅长牙体牙髓治疗,固定修复,全口活动牙修复,复杂牙拔除及儿童及青少年固定及无托槽隐形矫正。

    ★延伸阅读

    口腔健康 关乎全身健康

    劳嘉成表示,很多人认为牙齿问题只是小事,但其实口腔健康关乎全身健康。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严重的牙周炎会让一些口腔细菌和炎症因子进入血液循环,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全身健康造成威胁。

    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患上冠心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5%。这些口腔致病菌可以直接侵入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增加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的风险。

    糖尿病和牙周炎是双向促进的“恶性循环”。一方面,高血糖环境让牙周组织更易感染且难以愈合;另一方面,重度牙周炎会使胰岛素抵抗加剧,导致血糖更难以控制。

    需要警惕的是,患有重度牙周炎的孕妇,其发生早产(小于37周)和分娩低体重儿(小于2500克)的风险是口腔健康孕妇的3-5倍,其机制是口腔炎症物质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因此,孕前口腔检查和孕期牙周维护至关重要。

    对于老年人、卧床病人等群体,口腔中的大量细菌(尤其是牙菌斑)可能被吸入肺部,是引发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良好的口腔护理已被证实能有效降低老年护理机构中肺炎的发病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