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受台风“桦加沙”影响,全市实施停课。江门市培英小学六(2)班学生龙俐妃在家依然非常忙碌,她正忙着搞卫生、清积水,完成防蚊灭蚊挑战。
和龙俐妃一样,全市学生都积极响应号召,在各自家中开展防蚊灭蚊行动。家长们也纷纷加入其中,全力参与全市防蚊灭蚊工作。
针对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全市教育系统集中开展了全员参与的爱国卫生专项行动。通过开展防蚊主题班会课、“小手拉大手”防蚊灭蚊环境清洁行动,以及全平台防疫宣导等活动,广泛动员师生及家长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共同构筑蚊媒防线。从校园到家庭,从线下到线上,我市正深入推进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战。
文/江门日报记者 张翠玲 图/张翠玲 罗双双 陈慕欢
全市逾35万名学生参与蚊子“歼灭战”
“我家阳台上的积水每天都清理”“妈妈买了纱窗密封条”“爸爸在阳台里装了灭蚊灯”……在蓬江区里仁小学的一节主题班会课上,同学们积极分享各自在家的防蚊灭蚊工作。这些温馨的家庭防疫场景,正是我市大力倡导学生参与居家灭蚊工作的生动写照。
自蓬江区创新推出“家庭防蚊灭蚊‘七项全能’挑战赛”以来,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积极响应号召,学生们纷纷主动请缨担任“灭蚊小卫士”,各校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活动。如丹灶小学鼓励学生邀请家长组成“亲子防蚊联盟”,将七项挑战转化为有趣的亲子家庭活动;紫茶中学学生协助社区清理卫生死角,实现“居家防蚊+社区服务”双行动等。“我通过学校的‘悦评越好’平台参加了学校的红领巾争章活动之防蚊灭蚊‘七项全能挑战赛’,并获得了‘防蚊小卫士’称号,我现在可算是家里的防蚊灭蚊小专家啦!”农林双朗小学三(1)班学生练奕辰说。
江海区则发动开展“小手拉大手,家园齐动手——爱国卫生小义工在行动”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认真清理家庭卫生死角,重点排查积水黑点。与此同时,这些小小志愿者还主动走进社区,担任起“社区文明宣传员”的角色。在家长的陪同下,他们挨家挨户敲门拜访,用稚嫩却真诚的语言向邻居们宣传爱国卫生知识。许多居民被孩子们的认真态度打动,主动在《爱国卫生运动支持书》上签名,表达对活动的支持。
为凝聚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筑牢全民健康防线,江门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联合向全市师生及家长发出“小手拉大手”防蚊灭蚊环境清洁行动倡议,通过“江门教育”等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发出倡议,阅读量超10万,倡议全市师生、家长争做防疫知识的“宣传员”、争做家庭防蚊的“小卫士”、争做社区健康的“守护人”、争做文明健康的“模范生”、争做正能量的“传递者”,全员参与、携手共进,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学习环境,科学防控基孔肯雅热疫情。全市超35万名学生参与蚊子“歼灭战”,真正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辐射效应,为科学防控基孔肯雅热疫情、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学习环境贡献了重要力量。
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
在学校,防控的手段同样丰富且细致。
各学校每日保持对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及周边环境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学校(幼儿园)制定排查图、成蚊消杀图、蚊媒孳生地清理图,划定最小作战单元并定人定责,实施挂图作战、网格化管理。要求所有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执行学生及教职工晨午检制度(寄宿制学校增加晚检),现已配备测温枪16820支,做好体温监测,并关注健康状况。所有学校(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执行“逢热必检、逢疑必检”的要求,对发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相关症状的人员,按要求将其转移至观察区,并安排就近送医诊治。
新学期以来,全市各校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逢周二和周五下午开展防蚊灭蚊专项行动。计划直至10月底,非寄宿制学校逢周二和周五下午进行药物喷洒和物理灭蚊(寄宿制学校逢周二和周六下午开展)。如新会区教育系统严格执行每周“3+2+2”模式,即每周3次清理积水、2次消杀、2次监测。
与此同时,全市各级教育系统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彻底清除蚊媒孳生地。9月15日起,江门市教育局组建了7个专项检查组,由局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分赴全市各县(市、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专项督查,深入校园各个角落,实地查看蚊媒孳生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要求,强调全市各级教育系统要压实校园防控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与消杀,加强师生健康教育。9月20日至21日,全市教育系统连续两日组织开展以防蚊灭蚊、清积水和清黑点等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力进行校园环境大扫除、大清理,通过这两天集中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市校园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蚊媒孳生地基本清除,为师生们创造了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