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侨都·楼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利和购物中心为何开业即成“顶流”?
侨兴投资集团构筑宜居宜业城市新标杆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9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业首日吸引客流超30.5万人次,总销售额超1500万元
利和购物中心为何开业即成“顶流”?

开业至今,江门利和广场购物中心人气旺。
夜色下的江门利和广场购物中心。

    如果要找出江门时下消费市场的“顶流”,莫过于上周日开门迎客的江门利和广场购物中心(以下简称“利和购物中心”)——开业首日吸引客流超30.5万人次,曝光量达1800万次,总销售额超1500万元。开业至今,人气十分旺,可以说是开业即成为“顶流”。

    利和购物中心为何火了?给本地商圈带来哪些思考?记者通过走访,尝试找出其中的答案。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陆沿任

    情怀

    益华百货原址再造新地标

    “只有逛过益华的人,才懂利和购物中心开业的含金量。”9月22日,江门网友“GARY”在小红书发送了一则感受,引起不少江门网友的共鸣。有江门网友留言,周边邻里更在意的不是重开所带来的购物方便,而是回忆。“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周末跟着父母去益华逛街喝早茶。”一名网友如是说。

    对江门人来说,利和购物中心的开业别具意义。这里就是益华百货所在的位置,曾是江门核心商圈的标志性建筑。

    2004年,当时江门首个城市综合体——江门益华百货开业,整个建筑集酒店、会议中心、写字楼、购物中心等场所于一体,其提供的“一站式”消费新体验,在当时刷新了江门人对商场“不只是购物”的认知,也陪伴了江门一代人成长,是许多江门人生活记忆的重要部分。

    后来,随着江门城市发展重心的北移,以及江门大融城、蓬江万达广场等商业体的出现,益华商圈辉煌不再,项目于2021年停业,后由利和集团接手并进行升级改造,至今已有近4年时间。

    利和购物中心的开业,可以说是在江门益华百货原址再造新地标。这既是传承,也是情怀,更是蜕变。

    嘉毅地产总经理邓桐燊就告诉记者,益华百货是当年很多江门人购物、休闲的主要地方,其后来的关闭也让许多江门人感到惋惜。如今,利和购物中心的开业,激起了许多江门人的企盼和回忆。

    尝新

    近4年市区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

    “上一次有新商场开业,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消费者陈先生说。

    陈先生所言非虚。记者梳理了一下江门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开业时间线,2017—2021年,就有美吉特广场(现新汇大融城)、新会万达广场、江海广场、健威广场以及江海万达广场五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密集开业,满足了江门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而自2021年江海万达广场开业以来到利和购物中心开业之前,市区已有近4年时间没有新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

    数据显示,2024年江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48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与全省持平,高于珠三角九市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

    “相比佛山、中山等周边城市近年来在购物中心方面的频频推新,江门放慢了脚步。根据2025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过去四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3%,增速为珠三角第一。由此可见,江门人的消费能力是不断提升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宋旭民分析,本地消费者之所以外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江门多年来仅有少数几个称得上是有人气、有影响力的商场。而消费者具有“喜新厌旧”的特性,在交通条件足够便利的情况下,到周边城市消费就成了部分消费者的选择之一。

    宋旭民表示,自从2020年健威广场开业以来,蓬江区已有5年没有新的大型商场开业,市区则是有近4年的时间,本地消费者对新鲜商业场景的期待持续累积。一旦有新的商场开业,就能带来话题,无论是家庭客群、年轻群体还是周边居民,都愿意为新的体验“专程到访”,从而形成开业初期的高人气基础。

    惊喜

    引进多个首次进驻江门的商业品牌

    “真的挺惊喜的,有点广州大商场的感觉!”开业当天,市民伍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推文感叹道。市民陈小姐也有同样的感受:“逛了利和购物中心后发现了不少新的餐饮品牌,这都是以前在一线城市才能找到的。”

    消费者们的新鲜感,来自许多首次进驻江门的商业品牌。据悉,利和购物中心以城市首店为招商定位,引入的超200个品牌中七成属于首次进驻江门,其中就包括永旺超市、客家本色、怼火锅、蚂蚁洞、大榕树下、梅果等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的品牌。记者留意到,这些品牌的门店人气都很旺。以永旺超市为例,由于客流量过大,现场采取分批进场措施,以保障消费者有序购物。

    “对于这么大的人流量,可以说是在我们预期当中。”永旺超市江门店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店在江门地区导入了玩具、床品、时装等综合卖场,满足商圈顾客需求。此外,永旺超市打算在江门立足后全面扩张店铺。

    宋旭民分析,这些“江门首店”确实能为本地消费者带来足够的新鲜感,直接将异地消费需求转化为本地体验,这种“家门口”的新选择极大提升了利和购物中心的吸引力,也成为在社交平台传播的热门话题。

    思考

    如何留住本地消费者

    那么,利和购物中心开业后的人气爆棚,会给本地商圈发展带来怎样的思考?

    宋旭民告诉记者,利和购物中心的场景打造值得学习,其在商场背后内街开辟以中档食肆为主体的美食社交街区,既填补了江门市区“集中式中档餐饮社交场景”的空白,又贴合本地消费者爱聚餐、重社交的需求;街区式布局也更具休闲氛围,成为吸引客群停留、复购的重要抓手。

    业内人士提到,消费者偏好日趋个性化、多样化,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由此,商圈可以通过引入新兴品牌首店、旗舰店、专业店等,争取单品在商圈首发,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

    邓桐燊认为,从布局和商家来看,利和购物中心不仅兼顾了年轻人购物需求,也没有“忘记”中高收入群体——沙驰、汉崇、卡尔丹顿等男装品牌,把不少上了年纪的消费者留住了,同时补充了新旧城区交会点的购买需求。

    “利和购物中心开业的火爆是一个好的开始,有利于在交流平台上形成一定的话题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体验,从而打造江门商场的‘新一极’,并与江门大融城、健威广场等构建起体量更大、业态更丰富的蓬江核心商业带,进一步增强区域商业氛围,把本地消费者留在江门。”宋旭民说。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